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
何人著眼觑征骖,頼有新诗作指南。
螺髻层层明晚照,蜃楼隠隠倚晴岚。
仲连蹈海齐虚语,鲁叟乘槎亦谩谈。
争似澹庵乘兴往,银山千叠酒微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人望眼关注远行的马队,只因为有了这首诗作为向导。如同傍晚时分,螺形的发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海市蜃楼一般缥缈的楼房隐现在晴空之中。虽然仲连蹈海、鲁叟乘槎都只不过是虚妄之言,但我们为何不尝试像澹庵那样乘兴前往,欣赏那千层银山的美景,同时品尝着美酒,陶醉在这美景中呢?
去完善
释义
1. 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地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临南海。
2. 和:唱和,此处指应和原诗朱彧的诗。
3. 征骖:出征的车马,这里指胡铨自己将要前往的旅途。
4. 螺髻:比喻海边起伏的山峦,这里借指雷州半岛的海滨风光。
5. 蜃楼:古人误以为是由海市蜃楼产生的空中楼阁,这里借指海市蜃楼。
6. 仲连蹈海:战国时期齐国名士鲁仲连为谏止赵国投降秦国,宣称如果赵国亡国,他将蹈海而死。
7. 鲁叟乘槎:鲁叟指孔子,乘槎指乘坐竹木筏横渡江河。这里是用孔子的故事表示过海的情景。
8. 澹庵:胡铨的自号,此处用作自己的代称。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胡铨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雷州的美景和他与朱彧秀才的深厚友情。首先,他以“何人著眼觑征骖”开篇,巧妙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的征程,接着以“頼有新诗作指南”强调诗歌对于指引前行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中,他用“螺髻层层明晚照”、“蜃楼隐隐倚晴岚”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雷州的壮丽景色,为全诗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仲连蹈海齐虚语”和“鲁叟乘槎亦谩谈”两句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传达出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最后,他以“争似澹庵乘兴往,银山千叠酒微酣”结尾,既展示了他豪放潇洒的形象,也表现出了他对友谊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雷州和朱彧秀才韵时欲渡海》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胡铨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高宗年间(1127-1162年)。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土分裂,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时期,胡铨的个人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任尚书吏部员外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抗金主张而触怒权臣秦桧,被贬谪至岭南。在这段贬谪生涯中,胡铨深感朝廷的腐朽无能和人民的疾苦,更加坚定了他的抗金决心。他曾多次上疏谏言,要求北伐金国,恢复中原故土。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反而使他再次遭受贬谪,被流放至琼州(今海南)。
在这一背景下,胡铨在雷州创作了这首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胡铨以渡海为喻,表达了对回归中原的愿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无奈和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怀念。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胡铨在动荡时期的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