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二
漫云学佛竟何曾,且伴西邻正觉僧。 莫笑酒狂刚止酒,且来灯下看传灯。 人言星近如堪摘,谁谓天高不可升。 见说燧人初改火,固知将圣信多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尝试理解学习佛法究竟是什么,不妨去陪伴西边的觉悟僧人。 别嘲笑因醉酒而刚止酒的我,来看看这照亮内心的灯火吧。 有人说星星离我们很近仿佛触手可及,谁说天空高不可攀呢? 据说燧人氏开始改变火的运用方法,可见伟大人物的智慧和能力确实很多。
去完善
释义
1. "乙未元夕":乙未年元宵节。乙未为干支之一,是农历年份的表示方式。元夕指正月十五元宵夜。 2. "坐上":座间,即宴席间。 3. "用东坡上元韵":仿照苏轼的《上元应制》一诗的韵律来创作。 4. "漫云":随意地说。 5. "学佛":学习佛教道理。 6. "何曾":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 7. "正觉僧":正统觉悟的僧人。 8. "莫笑":不要笑话。 9. "酒狂":指酗酒。 10. "止酒":节制饮酒。 11. "灯下":灯火之下。 12. "传灯":佛教用语,指传承智慧,这里借指学问的传授。 13. "人言":人们常说。 14. "星近":星星看似离地球很近。 15. "堪摘":可以摘取。 16. "谁谓":谁说。 17. "天高":天空高远。 18. "不可升":无法攀升高处。 19. "见说":听说。 20. "燧人":传说中火的发明者。 21. "改火":更换火种,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22. "固知":本来就知道。 23. "将圣":将要成圣的人。 24. "信":确实。 25. "多能":具有多种才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铨在元宵节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佛学、酒与天文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第一句“漫云学佛竟何曾”,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佛学的看法。他认为佛学并不是虚无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哲学思考。紧接着“且伴西邻正觉僧”,表明诗人愿意与僧人交流,共同探讨佛学真谛。 第二句“莫笑酒狂刚止酒”,则揭示了诗人饮酒的真实心态。虽然他有时表现出狂放不羁的酒狂状态,但他内心仍能保持清醒,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而第三句“且来灯下看传灯”,又表现了诗人对于传承文化的重视。 在第四句和第五句中,“人言星近如堪摘,谁谓天高不可升。”诗人以天文现象为例,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人。接着在第六句“见说燧人初改火”,引用了古人钻木取火的典故,传达了人类智慧的力量。最后一句“固知将圣信多能”,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抱有信心和期待,坚信智慧和才能可以改变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胡铨在乙未年(公元1175年)元宵之夜所作。胡铨时年48岁,正值中年,虽已位居显要,但依然心怀忧国之情。这首诗是在元宵节当天与朋友欢聚之时,有感而发创作的。 此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相对安定,但由于北宋灭亡的教训,南宋朝廷依然对金人保持警惕。胡铨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享受安宁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忧虑国家的未来。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的诗中得到体现。 胡铨在这首诗中,运用苏轼的上元韵,以元宵佳节为背景,抒发了他对国家的担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他通过对火树银花、歌楼酒市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忧虑和惆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