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仙岩
县崖怪石水潺潺,宜有神龙隠此间。
穷胜不妨归险洞,寻春那止看群山。
攀龙行即天边去,跃马聊同野外还。
好景良辰适相会,一樽好共水云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县崖的奇特地貌,流水潺潺,仿佛隐藏着神龙在此地生活。
探寻美景,不妨去往险峻的山洞;寻找春天的踪迹,不仅限于欣赏群山。
犹如乘龙腾飞,直通天际;又如策马奔腾,悠然归来。
美好的景色和时光恰巧相遇,不如举杯共饮,享受水云间的闲暇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县崖:高峻的悬崖。县,意为悬挂。
2. 怪石:形状奇特的岩石。
3. 潺潺:形容流水声。
4. 宜有:应该有。
5. 神龙:指传说中的神异之龙。
6. 隐:隐藏,藏匿。
7. 穷胜:穷尽美景。胜,景色优美的地方。
8. 不妨:无碍于。
9. 归险洞:回到险峻的洞穴。
10. 寻春: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致。
11. 那止:不止。
12. 看群山:观看周围的山峦。
13. 攀龙:向上追求功名。这里借指寻访神仙。
14. 行即:即将。
15. 天边去:到遥远的地方。
16. 跃马:骑在马上飞跃。这里指在野外游玩。
17. 聊同:姑且与……相同。
18. 野外还:回到野外。
19. 好景良辰:美好的风景和吉祥的时光。
20. 适相会:恰好相遇。
21. 一樽:一杯酒。
22. 共:一起享受。
23. 水云闲:比喻悠闲自得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诗。诗人通过对刘仙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和神秘的气息。“县崖怪石水潺潺”形象地描绘了山涧瀑布、嶙峋怪石的壮观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描述了自己在山水间的体验:“宜有神龙隠此间。”一方面展示了自然的神秘之美,另一方面也传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的两句“穷胜不妨归险洞,寻春那止看群山。”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探险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攀龙行即天边去,跃马聊同野外还。”这一联中的“攀龙”和“跃马”等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抱负。最后,诗人以“好景良辰适相会,一樽好共水云闲。”抒发了与友人共赏美景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意境中,共同感受那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仙岩》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述了刘仙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此时正值宋朝衰落时期,北方领土丧失于金国,国土分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诗人胡铨以刘仙岩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诗意境深远的诗歌。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段内,胡铨的人生经历也十分丰富。他曾任过地方官、军事统帅等职,后因不满宋高宗赵构对金的妥协政策,上疏反对和议,触怒了朝廷,被贬谪到广东潮州的山区达十年之久。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世态炎凉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中,南宋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以抒发胸臆。胡铨作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刘仙岩》一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以及对人生困境的坦然面对。这些品质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