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铁阬
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
初疑金菊岭,原是铁阬山。
日薄岚气重,天寒酒力悭。
人言兹地恶,我爱碧孱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入春天景象的路途,四周景色显得恍若仙境,幽深杳渺仿佛不是人间。起初以为是金色的菊花满布的山岭,原来却是铁色土壤的矿山。太阳渐渐落下,山间的雾气愈发厚重;天气寒冷时,喝酒的兴致反倒减淡。虽然人们都说这里的条件恶劣,但我却独爱那苍翠的山色。
去完善
释义
1. 铁阬:地名。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境内。
2. 金菊岭:传说唐代杜荀鹤曾在此植菊自娱。
3. 杳然:深远的样子。
4. 非世间:即仙境。
5. 日薄:夕阳落下。
6. 岚气:山林中的雾气。
7. 酒力悭:指喝酒的兴致不高。
8. 兹地:这里,指铁阬地区。
9. 碧孱颜:指青翠的山色。
去完善
赏析
《题铁阬》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铁阬山的所见所感。开篇便以“路入阳春境,杳然非世间”两句,展示了铁阬山的美景。诗人形容这美景如阳春三月般美好,仿佛步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接下来,诗人通过比较和比喻,进一步表现出了铁阬山之景的独特魅力。如“初疑金菊岭,原是铁阬山”,即把此处的景色与金菊岭相提并论,说明其同样美不胜收。
随后,诗人又以“日薄岚气重,天寒酒力悭”两句,描绘出铁阬山天气的变化多端。岚气指的是山中的雾气,日薄则意味着夕阳西下,这时雾气和寒气逐渐加重,在这样的环境下,虽然饮着美酒,但酒力似乎无法抵御寒冷的侵袭。这种情景既显示了铁阬山的天气变化无常,又表现出诗人身处其中的心理感受。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人言兹地恶,我爱碧孱颜”两句作结。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尽管人们都说这里的环境恶劣,但他却热爱这里的山水风光。这样的结尾,不仅突出了诗人特立独行的个性,也为整首诗增添了更多的深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铁阬》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胡铨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1年前后。在这一年里,南宋和金国的关系紧张,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此时,胡铨正担任枢密院编修官,参与国家的军政事务,他对国家的安危深感忧虑。
胡铨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铁阬的赞美和对国家强盛的期许。铁阬位于江苏淮安,是南宋时期的军事要地,象征着国家的防御力量。诗人通过对铁阬的描绘,表达了希望国家能够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愿望。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颇为激烈,这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胡铨因其正直的品质和卓越的文才而受到一些权贵的排挤,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题铁阬》一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