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铜石山

标题包含
铜石山
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 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 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 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里的山都是石头构成,其他地方的群山都比不上这里。 这些山石并非来自土地本身,让人怀疑是不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碎石。 山脉下方虽然只有小小的拳头大小,但高山之上却耸立入云,显得十分空灵。 这种奇特的景象应该是很少见的,其名声应该能够传遍朝中。
去完善
释义
1. 是处:这里是,指铜石山所在的地方。 2. 他山:其他的山,这里是指其他地方的山区。 3. 不如:比不上,这里指其他山的特点比不上铜石山。 4. 固非:确实不是,这里强调铜石山的山石并非来自于地面。 5. 从地出:从地面产生或出现。 6. 疑是:可能是,表示推测的语气。 7. 补天: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为了补天而用五彩石熔化。这里比喻铜石山的岩石可能来自女娲补天的剩余部分。 8. 一拳:形容岩石体积较小。 9. 高凌:高度超过,这里表示铜石山的高度非常高。 10. 千仞虚:虚指极高的高度,实指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高度。 11. 奇章:这里指的是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奇章山,它与铜石山一样以岩石出名。 12. 应未见:应该没有见过,表示作者认为奇章山并未被广泛认知。 13. 中书:中国古代的中央政府机构,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大臣奏疏等政令文件。这里指朝中的文人官员。
去完善
赏析
《铜石山》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铜石山的所见所感。开篇两句“是处山皆石,他山尽不如”,即以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了铜石山奇特的地貌特征。接下来的“固非从地出,疑是补天余”,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将这座山石满布的山比作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赋予其神奇色彩。随后,“下随一拳小,高凌千仞虚”则分别描述了山体的大小和高耸,进一步强调此山的独特与壮观。最后,“奇章应未见,名不下中书”,胡铨认为这样的美景并未被世人广泛认知,但它的名声绝不会止于宫廷。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极富感染力,形象地展现出了铜石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此景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铜石山》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胡铨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南宋与金国和战之际。在这段时间里,胡铨作为南宋朝廷的一名官员,对国家大事尤为关注,对于抗金收复失地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因此,他在游览铜石山时,用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山水景色的赞美。 当时,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非常激烈。胡铨身为主战派的一员,对朝廷的政策持有强烈的不满,认为应该坚决抵抗金国的侵略,而不是妥协求和。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得到了体现。此外,胡铨还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不被重用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