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峡山

标题包含
峡山
山似牛头峡,水如龙尾湾。 半生多罪垢,浣洗尘土颜。 仙人旧闻名,一往何年还。 岫幌烟为锁,玉扉谁与关。 忽闻响答谷,恍若猿叫山。 我欲纪末契,焉得茅三间。 泉漏听琴筑,风雨闻佩环。 木杪青螺髻,得非云雾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峰形状如同牛的头部,流水弯曲像龙的尾巴。 前半生遭受很多罪孽和污点,希望能洗净身上的尘埃和污点。 传说中的仙人很久以前就有耳闻,但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呢? 山洞的烟雾就像帷幔一样遮住了出口,谁知道如何去打开那扇门? 忽然听到山谷中传来回应的声音,好像山中的猴子在叫唤。 我想记录下我们最后的约定,可是哪里去找一间茅屋呢? 泉水滴落的声音听起来就像弹琴的声音,风吹雨打也像是听到了佩环叮当。 树枝上的绿色就像是仙人的青丝秀发,这难道不是云彩和雾气的环绕吗?
去完善
释义
1. 牛头:比喻形似牛头的山峰。 2. 龙尾:比喻水流曲折的港湾。 3. 罪垢:喻指作者半生在官场浮沉所沾染的世俗污垢。 4. 浣洗:洗涤。 5. 尘土颜:尘世的面貌。 6. 仙人旧闻名:相传古时有仙人游历于此。 7. 一往何年还:表示仙人离去后未再回来。 8. 岫幌:山中岩石和树木形成的帘幕。 9. 烟为锁:烟雾弥漫如同门锁。 10. 玉扉:玉石做成的门扉。 11. 响答谷:山谷中回响的声音。 12. 恍若:好像。 13. 猿叫山:山中的猿猴叫声。 14. 纪末契:记录我与友人的深厚友谊。 15. 焉得:怎么能得到。 16. 茅三间:简陋的三间茅屋。 17. 泉漏:滴水的声音。 18. 琴筑:弹奏琴曲。 19. 佩环:身上佩戴的玉环。 20. 木杪:树梢。 21. 青螺髻:形容树木的形状如同妇女的发髻。 22. 云雾鬟:形容云雾缭绕在山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牛头山”和“龙尾湾”的景观开篇,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接下来,诗人用“半生多罪垢,浣洗尘土颜”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仙人旧闻名,一往何年还”则流露出诗人对超脱世俗、得道成仙的追求。同时,“岫幌烟为锁,玉扉谁与关”又表达出诗人在现实世界中,无法真正达到理想境界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山谷回声的描绘,表现出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并用“我欲纪末契,焉得茅三间”表达出自己渴望归隐山林的意愿。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述山间的泉水、风声和鸟语等,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展现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景的热爱、对人生百态的反省以及对理想生活追求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山》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此时,南宋与金朝对峙,胡铨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官员,曾上疏反对和议,力主抗战,但因触犯权贵被贬至广州。 在这段时期,胡铨因坚持抗金主张而受到排挤,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在流放期间,他游览了广东、福建等地的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峡山》就是他在游历广东时所作。 在这首诗中,胡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山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胡铨虽然身处逆境,但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这种精神在南宋时期显得尤为可贵,也是胡铨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人格魅力所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