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一
胜游宝箓记吾曾,五十年来一衲僧。
昼短莫吟千岁烛,年丰聊看九华灯。
一毬未放寒星坠,万炬浑惊烈日升。
诗酒虽堪驱使在,照愁佳句愧坡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胜游的美好经历中,成为了一位有着五十年修行生涯的僧人。白昼短暂,不需细读千年的烛火;年景丰收,且让我们欣赏九华的灯火。严寒之中,尚未绽放的花球宛如坠落的寒星;无数火炬照亮夜空,仿佛太阳初升般令人惊叹。尽管诗歌与美酒可以排解忧愁,但要找到完美的诗句来描述此情此景,我依然觉得有些愧对苏东坡(即:东坡居士)的才情。
去完善
释义
1. "胜游宝箓":指作者出游的旅程就像道家宝典一样珍贵难忘。
2. "五十年来":指作者一生中的五十年。
3. "一衲僧":作者自比为一位修行僧,意为将世俗生活看作一场修行。
4. "昼短":形容夜晚时间短暂。
5. "千岁烛":指蜡烛燃烧的时间漫长,可照亮千年。
6. "年丰":指丰收之年,农业繁荣。
7. "九华灯":指灯火繁多,宛如九华山般的壮观景色。
8. "一毬":指球形的彩灯。
9. "寒星坠":比喻彩灯的光芒如同星星般璀璨。
10. "万炬":形容众多火把或灯光。
11. "烈日升":形容灯光亮如太阳升起,意指灯光明亮。
12. "诗酒":指诗人以酒助兴,激发创作灵感。
13. "驱使在":指借助酒力来激发出作诗的才情。
14. "照愁":指在明丽的灯光下仍感到忧愁。
15. "佳句愧坡能":这句意为虽然我有诗酒之才,但仍然惭愧于没有苏轼那样出色的诗句来表达我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铨所作,时值元宵佳节。作为一位有独特见解的语文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此诗:
首先,诗人以“胜游宝箓”开篇,传达出自己在游览名胜时的愉悦心情。而“五十年来一衲僧”则意味着作者已然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身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普通文人,更像是一位修道的僧人,心境宁静淡泊。
接下来,“昼短莫吟千岁烛”暗示了光阴短暂,虽然白天时间变短,但依旧可以欣赏到千年的灯火盛况。“年丰聊看九华灯”则寓意着丰收之年,人们沉浸在璀璨的花灯世界中。
“一毬未放寒星坠”描绘了元宵夜漫天烟火齐放的壮丽景象,仿佛一颗颗流星划破夜空,震撼人心。而“万炬浑惊烈日升”则表达了万千灯火犹如阳光普照,点亮了整个城市,给人以强烈的光亮之感。
最后,诗人提到“诗酒虽堪驱使在”,表示他仍可通过诗歌与美酒寻求精神上的慰藉。然而紧接着笔锋一转——“照愁佳句愧坡能”,表示尽管自己才华横溢,但与苏东坡相比还是自叹弗如。这种谦逊的态度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乙未元夕坐上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其一》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胡铨于公元1135年所作。这一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后的第九年,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时刻面临金人的侵略威胁。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胡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重大变故。他在靖康年间曾力主抗金,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赵构的求和政策。因此,他被贬谪到广东和福建等地。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百姓的痛苦生活和国家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忧虑。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普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未来。他们主张积极抵抗金人侵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