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渭阳佳梦。
瓦变成璋真妙弄。
不是勾回。
汤饼冤家唤得来。
不分利市。
要我开尊真倒置。
试问坡翁。
此事如何著得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美丽的渭水之阳入梦。
将平凡的砖瓦变得如圭璋一般神奇。
这并不是在勾引回转。
用汤饼呼唤我的冤家亲人。
不要为了利益而分开。
想让我打开酒坛真是荒谬。
我想请教一下苏东坡先生。
这件事怎么能让我承受得住呢?
去完善
释义
《减字木兰花·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1. 渭阳:即陕西省咸阳市的渭水之北,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2. 瓦变成璋:“瓦”指砖头,“璋”是一种玉制的礼器。这句话意思是砖头变成了宝玉,形容事物的巨变。
3. 勾回:即召唤回来。
4. 汤饼冤家:这里指自己的儿子。在古代,新生儿出生后要请亲友来喝汤饼,以此作为庆祝。
5. 不分利市:这句是诗人自嘲自己老来无财。
6. 开尊:打开酒坛子。
7. 试问坡翁:苏轼号东坡居士,故称坡翁。这里的“试问”就是问的意思,“著得侬”是吴语词汇,意思是惹得起我。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词借用了瓦变成璋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瓦片化为玉璋的过程,彰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瓦片化为玉璋的赞美。紧接着,词人用“汤饼冤家”这个词语表达了与苏东坡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处的时光。下阕则表现出作者对于名利的态度,以反讽的手法突显出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最后,作者通过询问东坡先生这个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揭示了本词的主题——拒绝世俗名利,坚守自我。整首词情感丰富,笔触犀利,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才情与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是南宋词人胡铨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65年,即南宋孝宗隆兴元年。当时,胡铨因反对与金国议和而被贬谪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在这段时期,胡铨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从朝廷重臣沦为被放逐的囚徒。
在公元1165年的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被迫偏安江南一隅。虽然南宋王朝在初期曾有过一些短暂的繁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矛盾日益尖锐。在内政方面,统治者对百姓实行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在外交方面,南宋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安全,不断向金国妥协求和。这种局面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胡铨便是其中之一。
胡铨作为一个正直的词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他在《减字木兰花》中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