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公冶

标题包含
示公冶
不妨我与鱼传素,只恐人言鸩作媒。 莫笑东坡管闲事,细将红叶写将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我向鱼儿传递书信,只是担心世俗之人会将这看作是毒酒般的媒妁之言。 别嘲笑东坡先生过多干涉别人的事情,他不过是把一片红叶书写成了美丽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示公冶》:此诗题目中的“示公冶”是指作者向友人公冶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1. 不妨我与鱼传素:这里指与鱼传递信件,古人以鱼儿在水中游动,象征传递信息的快捷。“素”在此处指的是白色丝绸或纸张,用以书写文字。 2. 只恐人言鸩作媒:这句话用鸩鸟的传说比喻流言蜚语,借此表达对谣言的恐惧。“鸩”是一种传说中能使人中毒致死的鸟类,常用来形容恶毒的事物。 3. 莫笑东坡管闲事:这里的“东坡”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字,他是个喜欢管闲事的人。这里作者借苏轼的形象来劝诫人们不要嘲笑那些热心帮助他人的人。 4. 细将红叶写将来:“红叶”在古代诗歌中常常代表传递信息的信物,这里是表示作者愿意通过细心沟通将彼此的心意传达给对方。
去完善
赏析
《示公冶》是南宋著名诗人胡铨的一首描绘男女情事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公冶的真挚感情和忧虑。 首句“不妨我与鱼传素”,描述了主人公与公冶之间的沟通方式,采用了古代文人常用的鱼传素(即书信)的方式传递情感。这里“鱼”象征着主人公与公冶之间纯洁的爱情关系,表达出他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是自然而美好的。 次句“只恐人言鸩作媒”,则揭示了主人公对公冶的关心与担忧。“鸩”是一种传说中可以毒死人的鸟,这里用来比喻不怀好意的中伤和诽谤。作者担心这些谣言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甚至可能成为破坏他们感情的诱因。 第三句“莫笑东坡管闲事”,则化用苏轼的名篇《管闲事》,表达了主人公对公冶坚定的爱意,以及他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的坚定信念。在这里,“东坡”既是苏轼的代名词,也是主人公对自己的自喻,显示出他的决心和勇气。 末句“细将红叶写将来”,则是主人公以红叶为纸,将自己的心情和期望细细地书写出来,传达给公冶。这里的“红叶”象征着主人公真挚的感情,同时也寓意着他们之间的爱情如同红叶般美丽而短暂。通过这一句,诗人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公冶深厚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优美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主人公对公冶的真挚感情,以及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个人情感的压抑和不理解,使这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145年,南宋著名文人胡铨在受到秦桧迫害后,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示公冶》。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公正、清廉的坚守和追求,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胡铨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时期。他在朝为官,因直言上疏抨击秦桧而触怒了当权者,被贬谪至福建漳州。面对这样的逆境,胡铨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选择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一时期,南宋正面临着金国的强大压力,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胡铨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无法忍受这种现状,故而写下了这首《示公冶》。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廉洁奉公的向往,对腐败官僚的不满,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