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洪帅李伯纪丞相
相印横拖御案前,圣恩暂许帅藩宣。
举幡北阙危三刖,抗疏南床忽十年。
往事凄凉人堕甑,此身空洁鹭栖烟。
当时坐榻生龙尾,犹望陈蕃一解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可以翻译成:“我的印象里,我在朝廷的文书前忙碌工作,皇帝为了表示对我的恩宠,让我暂时去各个地方执行任务。在皇帝的宫廷中,我因为某些原因常常被任命为重要官员,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十年。回顾过去的日子,既有一些令人伤心的往事,也有一些清白无事的时光。我想起了当年皇帝坐在大殿上听我汇报工作的场景,我依然期待有一天能得到像陈蕃那样的贤臣的帮助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相印:丞相的印信,这里代指丞相职位。
2. 横拖:随意放置。
3. 御案:皇帝的办公桌。
4. 帅藩宣:担任地方长官职务。
5. 举幡:举起旗帜,表示拥立皇帝的意思。
6. 北阙:古代宫殿北侧的门楼,这里是皇宫的象征。
7. 三刖:三次被贬谪。
8. 抗疏:向皇帝上疏直言。
9. 南床:汉代以南面为尊,这里指皇帝宝座。
10. 十年:泛指长时间。
11. 凄凉:悲惨,凄惨。
12. 人堕甑:比喻不受重用的人。
13. 空洁:清白,无污点。
14. 鹭栖烟:白鹭栖息在烟雾中,形容隐居生活。
15. 坐榻:卧具。
16. 生龙尾:指出生时的地位较低。
17. 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以廉洁著称。
18. 一解悬:意思是希望能够得到解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上洪帅李伯纪丞相”,表达了诗人胡铨对丞相李伯纪的敬仰和期待。首联描绘了李伯纪作为丞相的地位和职责,强调了他的权威和使命。颔联通过回顾李伯纪过去的经历,赞美了他为国家安危而奋斗的勇气和精神。颈联以“凄凉人堕甑”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对过去不幸遭遇的感慨,以及李伯纪清白高洁的品质。尾联借用了陈蕃辅佐汉灵帝的故事,表达了对李伯纪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李伯纪的深深敬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洪帅李伯纪丞相》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胡铨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161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朝的压迫和威胁,而诗人胡铨对这种局势深感忧虑。在这一年里,胡铨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负责起草抗金北伐的军事文书。
在此时的人生际遇中,胡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责任,他深知自己在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尽一份力量。因此,胡铨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愿。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的时期,国家危机四伏,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严峻的情势下,许多有志之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能够挽救国家的命运。而胡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以此来激励人们的抗金斗志,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