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
竹径萧疏杖履经,偕临流水诵黄庭。
秋风忽作世情冷,山色似惭君眼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稀疏竹林的小径上漫步,一起走到小溪边朗诵《黄庭经》。忽然间秋风乍起,让人感觉世态的寒冷,而山色似乎也为你眼中的清朗感到羞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竹径:竹子生长的路径,此处可以理解为竹林中的小路。
2. 萧疏:稀疏、不茂盛的样子。
3. 杖履:行走,这里指用手杖和鞋子行走。
4. 流水:流动的水,这里可能指的是瀑布或者小溪。
5. 黄庭:书名,全称为《黄帝内经》,是古代一部关于医学的书籍。
6. 秋风:秋天的风,这里可能寓意着季节的变化。
7. 世情: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
8. 山色:山的景色或色彩。
9. 君:对友人的尊称,表示尊敬和亲切。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首句“竹径萧疏杖履经”以竹叶稀疏的小径开篇,通过“杖履经”展示出诗人和友人的悠闲漫步,营造出宁静的山间氛围。第二句“偕临流水诵黄庭”则描写了二人伴着潺潺溪水朗诵古籍,不仅突显了友谊的醇厚,还暗示了文人志士的情操和品性。
接下来的“秋风忽作世情冷”一句则以秋天的萧瑟气候作为背景,展示了世事无常、人情冷漠的现实世界。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哀伤的情绪中,而是以“山色似惭君眼青”表达出他与友人一同欣赏美好景色的怡然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友人》是南宋著名诗人胡铨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正值金国和南宋之间战事紧张之际。胡铨时任枢密院编修,受命出使金国,奉诏还朝时写下这首词。
在南宋时期,胡铨是一位备受关注的文人。他年轻时以进士及第,后来因上疏反对和议、弹劾秦桧而被贬官。然而,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誉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在创作《答友人》这一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压力。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迫使南宋朝廷采取妥协政策,以求暂时和平。然而,这种政策并没有换来长久的安宁,反而使得南宋国土日益沦丧。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铨写下了这首《答友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