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铨携具赏石渠酴醾用坡韵呈同舍

标题包含
铨携具赏石渠酴醾用坡韵呈同舍
酴醾独殿春,得路未为晚。 露叶张翠伞,月蕊明玉幰。 洗妆雨亦妍,暗麝风更远。 唐时真宰相,劲气凌谏苑。 危言工切劘,壁立万仞巘。 帝为酿此花,以赏硕画婉。 清芬濯千古,天河岂须挽。 不妨便醉死,闻香定魂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花期终至荼蘼花独占鳌头,迟开之花香犹浓烈。绿叶上点缀晶莹露珠,宛如撑起翡翠伞盖;洁白花朵在月光下显得明亮如玉。经雨水洗涤后的花朵更显娇艳,随风摇曳散发出神秘香气。正如唐朝那些直言敢谏的名相,他们的诤言直谏,犹如山峰般耸立在人们心中。皇帝得知此情此景,也会不禁赞美这幅美丽画卷,愿以此花美酒欣赏那如画的江山,如同清泉滋润万物,早已深深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不需要有天河这样宏伟的存在来挽留它,只要沉醉在这芳香之中,必定能使人神魂颠倒。
去完善
释义
1. "酴醾":一种常绿灌木植物,也指这种植物的白色花朵,此处代指白色花朵。 2. "殿春":意指在春季的末尾开花。 3. "得路未为晚":意为开花的时间虽然较晚,但并不影响其美丽和价值。 4. "翠伞":绿色树叶像伞一样张开。 5. "月蕊":月光下花朵的花蕊,明亮的如同装饰用的玉帘。 6. "洗妆雨亦妍":雨水清洗花朵后更加鲜艳美丽。 7. "暗麝风更远":风吹过,带来远处麝香的气息。 8. "真宰相":唐朝时期的真宰相指陆贽,他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此处借指胡铨自己。 9. "劲气凌谏苑":表达胡铨性格刚毅,直言敢谏的品质。 10. "危言工切劘":指胡铨提出的意见尖锐且中肯,能使人反思改进。 11. "壁立万仞巘":形容他的言辞如悬崖峭壁一般坚韧不拔。 12. "帝为酿此花":皇帝为了欣赏这样的花卉而营造了石渠这一环境。 13. "硕画婉":指唐代画家吴道子,他画技高超,此处借指皇帝的品味高洁。 14. "清芬濯千古":指这花香洗净了千年的尘埃。 15. "天河":这里指的是银河,寓意着花的香气传播甚远。 16. "闻香定魂返":闻到这样的花香一定会使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酴醾花的美丽与高雅,同时也赞美了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如“翠伞”、“玉幰”等,描绘出酴醾花的美丽姿态。同时,诗人通过对唐时真宰相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政治抱负的期许,以及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决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铨携具赏石渠酴醾用坡韵呈同舍》是南宋著名诗人胡铨的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公元116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初年,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沦陷,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历史称之为“南渡”时期。 胡铨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石渠、酴醾等景致,都是他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所见的春日风光。诗人借这些美好的景致,抒发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胡铨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自幼才华横溢,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官场,担任了一些文职官员。然而,由于他的耿直性格和对时局的关切,他经常在官场上受到排挤和打击。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定地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一方面,金兵不断南下侵扰,使得国家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内部的腐朽势力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了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铨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有责任的文人,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