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辞朝

标题包含
辞朝
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用走过新建的金堤,我就能感受到那寂静的紫云家乡。春天的时候,花间鸟儿欢快地叫着,半夜里能听到水底蛙儿的歌唱。竹子柏树,无论荣辱都安然处之;我的行藏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哪能像匏瓜那样挂在那里?一个人清醒的时候总是很口渴,想要喝点什么,即使是淡淡的茅草烧出的酒也比茶要好得多。
去完善
释义
1. 金堤:泛指稳固河堤的工程。 2. 新筑沙:新近修建的堤坝上的沙子。 3. 紫云家:古人常用“紫气”代表祥瑞之气,这里可能指作者向往的理想居所。 4. 一春弦管花间鸟:春天里,鸟儿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仿佛在演奏美妙的音乐。 5. 半夜笙歌水底蛙:夜晚时分,水底蛙声此起彼伏,好像是在演奏着美妙的笙歌。 6. 荣悴:意指荣耀与衰败。 7. 安时:顺应时运。 8. 犹竹柏:用竹子和松柏来比喻作者的操守。 9. 行藏:行动和藏匿,这里指处世态度。 10. 有待:有所期待,对未来有所期望。 11. 岂匏瓜:这里用匏瓜来形容无所作为的人。 12. 独醒正渴杯中物:独醒,一个人清醒;正渴,十分渴望。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作者非常渴望饮酒消愁。 13. 薄薄茅柴:稀疏的茅草。 14. 亦胜茶:也比饮茶更能解闷。
去完善
赏析
《辞朝》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抒发个人志趣与襟怀的诗歌。首联“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诗人以“金堤”比喻权贵的荣华生活,表达自己并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向往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攀附权贵的高尚品质。 颔联“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诗人以声色犬马为喻,描绘出权贵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场景。这与诗人所追求的恬淡清静形成鲜明对照,体现出诗人的清醒和独特视角。其中,“花间鸟”和“水底蛙”两个意象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那些沉溺于繁华声色之中的人物的无知与悲哀。 颈联“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诗人以竹柏自比,表达自己在荣辱毁誉面前能保持淡定的心态。同时,用“匏瓜”作喻,表明自己的品行和行为,并非因世俗压力而改变,而是要等待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这两句充分展示了诗人崇高的道德操守和对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 尾联“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诗人表示自己虽然独醒于世,但仍渴望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感悟。这里的“杯中物”泛指美酒,而“薄薄茅柴”则代指薄酒。诗人借用这个比喻传达出,即使粗茶淡饭,只要能有知己相伴,也可以胜过珍馐佳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人生信念。通过对浮华世界的深刻讽刺,诗人表现出超尘脱俗的志趣和韬晦待时的智慧,使这首诗成为宋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辞朝》是南宋诗人胡铨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北方则由金朝统治,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胡铨生活在南宋时期,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他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削职为民,后又被贬谪到广州。在这段时间里,他对时政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创作了这首《辞朝》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金兵屡次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却软弱无能,致使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中。胡铨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面对这样的时局,他以笔为剑,揭露时弊,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