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戏作水墨四纸张庆符有诗因用其韵
姑孰先生方遣化,饥食馋涎餐餠画。
信知诗必穷乃工,忍穷谁复如公者。
崎岖我已羁江湖,偻肩如我世恐无。
从来画亦穷乃妙,两穷相值真堪吁。
平生笑坡夸四板,祇爱丹青非道眼。
岂如淡墨出天然,雪欲来时水云晚。
先生一见辄倾倒,回观浊世秋毫小。
不须更羡钓鱼翁,已自超然游汉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姑孰先生正要外出感化他人,饥饿的时候吃饭就像品尝美食一样美妙。真正理解诗的人一定经历过贫困,谁能像您这样忍受贫困呢?我一直行走在曲折的道路上,像我这样驼背的人在世上恐怕已经没有了。画画也是这样,经历了贫困才能创作出美妙的作品,这两者相互关联真的令人感叹。我生平总是笑话苏东坡太夸张,只知道欣赏画作却缺乏深入的理解。又怎么能比得上您的作品,淡雅的笔墨自然天成,仿佛是雪欲来时的宁静水面和暮色晚霞。先生您一看到我的画作就深深倾倒,回过头来看这个世界的琐碎都显得微不足道。不需要再去羡慕那江边垂钓的老翁了,我已经能够自由自在地游弋在艺术的天空。
去完善
释义
1. 姑孰:是安徽省当涂县的一个古地名,也是古人对南京的称呼。
2. 方遣化:化,变化;方遣化即刚刚开始有变化的意思。
3. 饥食馋涎:形容非常饥饿的状态。
4. 信知:确实知道。
5. 崎岖:指坎坷不平的道路。
6. 羁:束缚,限制。
7. 偻肩:驼着背的样子。
8. 两穷:指书画上的“穷”和诗人自己的困境。
9. 相值:相互比较。
10. 道眼:高深的见解。
11. 岂如:哪里像。
12. 天然:自然。
13. 秋毫: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14. 不须:不需要。
15. 钓鱼翁:比喻隐逸之人。
16. 汉表:汉朝的天空,喻指高尚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胡铨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的剖析与感慨。诗人以姑孰先生的绘画为引,指出真正的艺术源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他相信只有经过生活的磨难和磨砺,才能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同时,诗人也提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以及他的艺术创作理念:他认为好的画作应该是自然而然、纯朴天成的,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的。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比自己的创作和苏东坡的绘画,强调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姑孰先生的敬意和对自己艺术追求的坚定,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世俗的不屑和对高尚品行的追求。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我反省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予戏作水墨四纸张庆符有诗因用其韵》由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胡铨创作于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
在这一年里,胡铨受命担任权尚书兵部侍郎,负责军务。然而,他在政治上的观点往往受到当权派的排挤,倍感抑郁。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寄情于诗词歌赋以抒发胸臆。
与此同时,南宋正处于金国南侵的战乱年代,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尽管胡铨曾提出抗金策略,却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这不仅让他感慨颇深,也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心境无疑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在《予戏作水墨四纸张庆符有诗因用其韵》一诗中,他以戏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水墨画卷,暗喻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