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永兴观

标题包含
永兴观
连云宿麦团碧浪,缀草落花成锦窠。 我来欲觅种桃者,猎猎空存庭下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漫天遍野的小麦连接在一起形成绿色的波浪,点缀着的花草落下来变成了美丽的画卷。我到这里来是想寻找种植桃树的人,但只看到了在庭院里随风摇曳的杂草。
去完善
释义
1. 永兴观:永兴寺附近的一处景点。 2. 连云: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形容山势连绵不断。 3. 宿麦:越冬的小麦,这里指麦子在春天即将成熟时仍然绿色。 4. 团碧浪:麦子生长茂盛,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5. 缀草落花:点缀在草地上的花瓣。 6. 锦窠:色彩斑斓的巢穴,此处比喻繁茂的花朵。 7. 种桃者:指古代诗人陶潜。他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后来"种桃者"成为隐逸的象征。 8. 猎猎:风吹动的样子,形容草丛被风吹动的样子。 9. 庭下莎:庭院里生长的野草。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永兴观》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田园风光:连绵的麦田如同绿色的波浪,点缀其间的野花则编织成了色彩斑斓的锦缎。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致中,诗人却感到一丝惋惜与惆怅——他找寻不到那位传说中在此种植桃树的高人,如今只留下庭院里沙地一片荒凉。 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高人的怀念。其中“连云宿麦团碧浪”一句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匠心,将平凡的麦穗景象升华至浩渺的宇宙之中,表现出无限广阔的视野;而“我来欲觅种桃者”则传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寻觅知己的失落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兴观》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胡铨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胡铨在这一时期,因为积极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而受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压,被贬谪到广东潮洲。 在这段时间里,胡铨虽然远离庙堂,但他仍然关注国家安危,忧国忧民。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在这首《永兴观》中写道:“一径入云深,山房四壁阴。藤萝依涧树,瀑布挂岩吟。”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景色,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在胡铨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对金人采取妥协政策,这使他感到痛心疾首。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对这种政策的愤慨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这首《永兴观》也不例外,虽然表面上看似写景,但实际上蕴含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