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示银杏兼简林谦之
头白经筵思漫覃,骎骎末路我何堪。
八年还作玉堂集,一笑真怀银杏谈。
敢说麕书讥聂北,聊因麟趾咏周南。
梅开更得珠园去,红粟寒梢试一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首句:时光荏苒,白发渐生,我仍在学海徜徉;面对人生的尾声,我又该如何自处呢?
第二句:我在人生中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仍然在追求学术上的成就。有时候回忆起那银杏树下的笑声和畅谈,心中涌现出许多感慨。
第三句:我的书评论者众多,其中有褒有贬,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见解。
第四句:我常常因为思念故乡而吟咏起《周南》的诗篇。
第五句:新的一年里,梅花又开了,我要再次前往珠园,感受那份清幽之美;看着寒风吹过枝头,我想要尝试一下其中的凉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经筵:古代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立的御前讲席。
2. 漫覃:意指闲暇时随处散漫的思绪。
3. 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这里借指时间流逝迅速。
4. 末路:老年时期。
5. 玉堂:指翰林院。
6. 麕书:比喻草率书写的书信。
7. 聂北: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
8. 麟趾:麒麟的足迹,比喻仁德之风。
9. 周南:周代诗的经典之一。
10. 珠园:未详,可能是地名或园林名。
11. 红粟:红豆树,果实呈红色。
12. 寒梢:冬季树枝。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银杏树的特性及诗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胡铨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首联中的“头白经筵”暗示了诗人已年至晚年,却依然在朝廷中任事;“骎骎末路我何堪”则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与不安。颔联中的“八年还作玉堂集”揭示了诗人在这八年间仍勤奋写作,努力追求文学成就;“一笑真怀银杏谈”则是他面对逆境时的一丝调侃与自嘲。颈联中,“敢说麕书讥聂北”意味着诗人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聊因麟趾咏周南”则传达出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文人风骨和高尚情操。尾联中的“梅开更得珠园去”描绘了诗人渴望在春天来临时重游故地,欣赏美丽的梅花;“红粟寒梢试一探”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寒冷的冬日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情感,又有优美的意境,体现了诗人胡铨的才情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传示银杏兼简林谦之》是南宋诗人胡铨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个时期,胡铨因上疏弹劾秦桧被贬谪至岭南,直至秦桧死后才被召回朝廷。在此期间,他与友人林谦之保持密切往来,相互关心、支持。
在南宋时期,中国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社会矛盾尖锐。一方面,民族矛盾突出,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境;另一方面,朝政腐败,权臣当道,民间疾苦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胡铨以其刚直不阿的品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国家为百姓发声。这首诗歌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表达了与友人共同面对困境的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