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

标题包含
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
天宇修眉浮太华,晚晴浓绿新如画。 何似文君蹙远山,秀色可餐清更雅。 人知泼黛青孱颜,共喜眉宇修弯环。 不知是中石蕴玉,遂能发彩惊尘寰。 美人美人隔秋水,娟娟静淑金闺里。 其人如玉德满身,笑杀西湖比西子。 杜陵破帽随金鞍,心醉归来空掩关。 不须更问许玉斧,二十四山如髻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青天如同秀丽的眉毛飘浮在广袤的大地之上,傍晚时分阳光灿烂,草木繁茂,仿佛一幅新鲜的山水画。这是否让你想起了那远方的美丽山水,令人回味无穷的美丽画卷。大家都知道山水之美,都称赞它清秀典雅。但你是否知道,这美景就如一块珍贵的宝玉一般,需要我们去挖掘,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世界为之惊叹。 那些美好的女子就像远在水一方的佳人,温柔又善良。她们品行高洁,品德高尚,真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她们的美貌甚至让西湖的美景都相形见绌。像这样的美人们就隐藏在那如诗如画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现。
去完善
释义
1. 太华:指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有北岳华山之称。 2. 文君:即卓文君,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她是汉代才女,与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蹙远山”指的是用笔画出山水的样子,这里暗含卓文君的美丽容颜。 3. 颦黛: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4. 青孱颜:指青山绿水之间的景色。 5. “不知”两句:意思是山中藏着宝玉,经过琢磨后显露出了璀璨的光彩。 6. 杜陵破帽随金鞍:这里指杜甫,他曾任左拾遗,故称“杜陵”;又因他曾自称“少陵野老”,所以又称“杜陵野老”。这句意指诗人要隐退山林,摆脱俗世的烦恼。 7. 许玉斧:指南宋时画家许道宁,以擅画山水著称。这里用来比喻自然景色之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胡铨为赞美陈晦叔的才情及书画作品而作。诗中将绘画技巧和审美情趣相互结合,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及艺术价值。首联用比喻描绘出画作的华美;颔联将画中女子的美丽形象呈现得生动自然;颈联进一步强调画中景色的精致,以及画中人才华的出众;尾联则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之处。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胡铨所作。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即胡铨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在这段时间里,胡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力主抗金,反对和议,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 胡铨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胡铨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金兵南侵,国家危亡,民众疾苦。然而,朝廷中的投降派却主张与金人和谈,割地求和。胡铨坚决反对这种妥协政策,他主张坚决抵抗金人,收复失地,振兴国家。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引起了朝廷的警觉和打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铨写下了这首《戏题陈晦叔经略秀斋》。诗中,他以陈晦叔的秀斋为题,表达了对陈晦叔才华的赞赏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经略”一词来形容陈晦叔的责任担当,表达了希望他能肩负起国家重任,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