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三衢呈刘共父

标题包含
过三衢呈刘共父
别离如许每引领,邂逅几何还著鞭。 微服过宋我何敢,大国赐秦公不然。 衰鬓雕零已子后,高名崒嵂方丁年。 即看手握天下砥,山中宰相从云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离别这般时常挂念,相聚时光却短暂无常。 冒犯强国我不敢尝试,秦国不可侵犯且然。 花白的头发如同雕饰,声名显赫正当青春年华。 看那手中握着天下的砥柱,山中宰相神闲气定,如梦似幻。
去完善
释义
1. 微服过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典故。吕后时期,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张良曾微服出访山东。后世常以"微服过宋"形容出行低调、避人耳目。这里用来表示自己行事谨慎,不敢张扬。 2. 大国赐秦: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势力逐渐壮大,成为列强之一。此处以大国赐秦代指强大的国家给予的恩赐或支持。 3. 衰鬓雕零:指年纪渐长,头发开始花白脱落。常用以形容年老的容貌。 4. 高名崒嵂:指声望极高的贤士,与"山中宰相"合用,表达对隐居山林的贤达之人的敬重。 5. 手握天下砥:表示手握权威,掌握国家大局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过三衢呈刘共父》,是南宋诗人胡铨写给他的朋友刘共父的。诗中表达了两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世事的看法。 首联“别离如许每引领,邂逅几何还著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对重逢的热切期盼。这里的“引领”和“著鞭”都是指盼望着对方的到来。诗人用这两句诗句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对于重逢的热望。 颔联“微服过宋我何敢,大国赐秦公不然”则是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讽刺。这里的“微服过宋”是指古人为了躲避追捕而更换身份的行为,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在乱世中的处境。“大国赐秦”则是对秦桧的讽刺,暗示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 颈联“衰鬓雕零已子后,高名崒嵂方丁年”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这里的“衰鬓雕零”和“高名崒嵂”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衰老和对友人的赞誉。这两句诗句传达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尾联“即看手握天下砥,山中宰相从云眠”是诗人对友人刘共父的赞美。这里的“天下砥”是指国家的基石,诗人以此来形容刘共父对国家的重要贡献。而“山中宰相”则是对刘共父高尚品质的赞美,暗示他虽然隐居山林,但心忧天下,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三衢呈刘共父》是南宋爱国诗人胡铨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1194年)。 在这个时期,胡铨经历了被贬谪的挫折。他因上疏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又迁谪吉阳军(今海南崖县)。在流放期间,胡铨虽身处困境,但始终保持民族气节,关心国事。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同时期,南宋政权在秦桧等人的统治下,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压迫主战派人士。在这种情况下,胡铨坚定地主张抗金复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抨击时政,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