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津园饯魏王
饯行朱邸帝城春,随例颠忙宴玉津。
报国独劳千一虑,钧天同听十三人。
金卮宣劝君恩重,花露湔愁醉梦真。
却忆故山猿鹤在,便思投劾乞其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临别时在春天的皇城饯行,例行公事般忙碌地在宴席上与众人共度时光。为了国家大事独自一人劳心费神思考诸多事情,一同在天宫倾听的共有十三个人。金杯传递着皇帝的恩情和祝愿,花朵上的露珠洗净了忧愁,沉醉在梦境中深感真实。回想起故乡的山林和猿猴、仙鹤,便想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平凡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朱邸:指豪富权贵的宅第,这里代指魏王府。
2. 帝城:古代特指京城,这里指的是宋朝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3. 玉津:即玉津园,位于汴梁城内,是皇家举行宴会和游赏的地方。
4. 报国:为国家效力,忠诚于国家。
5. 钧天:神话中的天宫,这里代指皇宫。
6. 金卮:金属制成的酒杯,这里借指酒。
7. 花露:花朵上的露水,这里比喻美酒。
8. 湔愁:消除忧愁。
9. 醉梦真:醉酒后的梦境真实。
10. 故山:诗人故乡的山,这里指诗人的家乡。
11. 猿鹤:猿猴和仙鹤,这里用来形容故乡的景色和生活。
12. 投劾:官员因犯罪或犯错而请求辞职的一种方式。
13. 乞其身:恳求皇帝赦免其罪并允许他辞官回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玉津园饯魏王”,描述了诗人胡铨在玉津园为魏王践行时的情景与感慨。首联写朱邸帝城的春天景象,宴会的热闹气氛;颔联表达诗人的忠诚和忧虑;颈联将酒杯中的酒比作皇上的恩典,借花露清洗忧愁;尾联则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诚挚感情,又寓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充分展示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玉津园饯魏王》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胡铨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当时胡铨任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
胡铨在南宋时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多次上疏建议整顿朝政,严惩贪腐,提倡节俭,并主张对金抗战。然而,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并未被采纳,反而受到了权臣秦桧的排挤和打压。在他任尚书右仆射期间,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被迫辞官回乡。
在这段时间里,胡铨仍然关注国家时事,关心民生疾苦。他在家乡写下了这首《玉津园饯魏王》,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担忧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