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哭赵公鼎

标题包含
哭赵公鼎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 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 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 天地祇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宁愿赴死,如今冒着压力上疏进谏实在艰难。 我在书信中看到您的三朝姓氏,听到您在海南岛见到两位白发老者返回的消息。 一位英雄长眠于琼州岛上,千年英名犹如泰山般屹立不倒。 苍天如果有情,何不再给我们一位老者来抵挡侵略,收复中原的三关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抗疏犯颜:指直言上疏触怒龙颜的行为。 2. 三姓:这里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宋朝文人苏轼及明代学者赵鼎。 3. 两翁:赵鼎和秦桧。 4. 琼岛:海南岛的别称。 5. 太山:即泰山,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6. 中原:指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地区。 7. 三关:即瓦桥关、益津关和安肃关,是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的三座重要关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忠诚爱国的赵公鼎的深切哀悼和敬仰之情。诗人以“以身去国故求死”一句开篇,突显了赵公鼎为正义而死的高尚品质。紧接着,用“抗疏犯颜今独难”表达对赵公鼎不惜触犯龙颜,勇于直言的精神敬佩。诗中,“阁下特书三姓在”描绘了赵公鼎的忠诚节操和勇敢精神。而“海南惟见两翁还”则通过比喻,表达出赵公鼎悲壮离世后的沉重氛围。此外,诗人通过“一坵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赞美了赵公鼎崇高的声誉和不朽的精神传承。最后,诗人在尾联“天地祇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中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了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现实,并对收复失地寄予了深深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言简意赅,既有对赵公鼎的哀悼和赞美,又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赵公鼎》是南宋爱国诗人胡铨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 在这一年里,胡铨因为上疏反对和议而被贬谪为梅州签判,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在这段时间里,他失去了他的好朋友、南宋著名文学家赵鼎。赵鼎因主战派的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贬谪至潮州,最后绝食而死。胡铨在得知这一噩耗后,悲痛欲绝,写下了这首悼念挚友的诗歌。 在宋代,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而南宋朝廷则因为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分歧而陷入危机。在这个背景下,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斗争尤为激烈。胡铨作为一位坚定的爱国志士,坚决反对投降主义,主张抗金救国。然而,他的立场却遭到主和派的打压,这使他在事业上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胡铨失去了他的好友赵鼎。赵鼎同样是南宋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他与胡铨一样,坚持抗金的主张。他的死对胡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在这首《哭赵公鼎》中,胡铨表达了对自己与赵鼎共同的命运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