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追和东坡雪诗

标题包含
追和东坡雪诗
为瑞应便种麦鸦,余光犹得映书车。 也知一腊要三白,故作六霙先百花。 授简才悭惭赋客,披蓑句好忆渔家。 拟酤斗酒听琴操,三百青铜落画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铨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为使瑞应顺利种植小麦,阳光还能照进书屋。 也知道腊月需要三次雪,所以下起六霙(大雪)迎接百花。 拿到纸笔才知道愧对诗人才子,披着蓑衣就想起渔家的美好。 想要煮点酒来聆听琴声,拿着三百青铜币去买画作。
去完善
释义
1. 为瑞应:意为把雪看作是吉祥的征兆。 2. 种麦鸦:指麦子发芽生长。 3. 余光:指的是雪光的反射。 4. 映书车:车辆载书的形象。 5. 一腊:一个农历月份。 6. 三白:这里比喻下了厚厚的雪。 7. 六霙:霙是雪花的意思,这里指六片雪花。 8. 百花:各种花。 9. 授简:给予简册或纸笔。 10. 才悭:才情不足。 11. 披蓑:披着蓑衣。 12. 听琴操:聆听古琴弹奏的曲子。 13. 三百青铜:泛指钱财。 14. 落画叉:画叉是古时计算布料的一种工具,这里表示准备买布料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追和东坡雪诗》是南宋诗人胡铨的一首描绘雪景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胡铨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其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联“为瑞应便种麦鸦,余光犹得映书车”,作者以雪作为吉祥的象征,认为下雪就可以让麦苗茁壮成长。同时,白雪反射的光线甚至可以让书车上的书籍清晰可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雪的热爱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关注。 颔联“也知一腊要三白,故作六霙先百花”,作者用腊梅花期需要三次降雪的现象来比喻,描绘出雪花飞舞的美丽景象。“六霙”即指雪,形象地描述了雪花飘落的过程。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审美情趣。 颈联“授简才悭惭赋客,披蓑句好忆渔家”,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有限,难以写出像苏轼那样优美的雪景诗,故而感到非常惭愧。同时,他回忆起自己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江边钓鱼的日子,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拟酤斗酒听琴操,三百青铜落画叉”,诗人想象着自己一边喝着美酒,一边聆听着美妙的琴声。在这里,诗人以音乐为背景,将雪景与自己的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浪漫的氛围。最后一句“三百青铜落画叉”则暗示了诗人愿意放下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谦逊的品质。同时,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和东坡雪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胡铨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歌是胡铨在仿效苏轼的雪景诗作的基础上,表达了他在人生逆境中的豁达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胡铨生于北宋末年,正值金兵入侵之际,家国破碎,民生疾苦。然而,他的诗词才情并没有因战争而熄灭,反而更加炽烈。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成为了南宋初年的一位杰出文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胡铨主张抗金,力主恢复中原,因此也受到了朝廷的猜忌和排挤。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其中就包括这首《追和东坡雪诗》。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时期,此时的南宋正处于艰难的抗金斗争之中。胡铨虽然在政治上遭受了挫折,但他的信念依然坚定,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胡铨以苏轼为榜样,通过对雪景的描绘,传达出自己身处困境却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追和东坡雪诗》是在南宋初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胡铨在人生挫折中抒发情感的作品。它既体现了诗人对苏轼精神的传承,又展现了他本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