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维杨秋日西郊 其四

标题包含
维杨秋日西郊 其四
枯榆偃蹇若苍龙,影占荒郊半亩宫。 下有牧羊双稚子,卧吹芦管对西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枯萎的榆树蜿蜒曲折如苍龙,影子占据了荒郊上的半亩地宫。树下有两个放羊的孩子,对着西边的风吹奏着芦笛。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维杨:古邑名,位于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附近。 2. 西郊:指位于城西的郊区。 3. 偃蹇:曲折起伏的样子。 4. 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动物,象征祥瑞。 5. 影占:谓影子遮覆着。 6. 荒郊:荒凉的郊野。 7. 半亩宫:形容占地面积较小的宫殿或建筑。 8. 牧羊:放牧牛羊。 9. 双稚子:指两个小孩子。 10. 芦管:一种用芦苇制作的乐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自然的乡村秋景图,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展现了西郊田园的静谧与和谐。首句“枯榆偃蹇若苍龙”以形象化的比喻勾勒出一幅萧条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枯黄的榆树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苍龙,占据着荒凉的原野。而“影占荒郊半亩宫”则进一步揭示了这幅画面的空间感,使景象更加立体。 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巧妙地将人物元素融入到这自然景色之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牧羊场景。“下有牧羊双稚子”赋予了这个画面活力和生机,两个孩童正在放牧,他们的活泼可爱与前文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卧吹芦管对西风”这一动作描绘细腻入微,不仅表现出孩子们不畏艰苦、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让画面充满了音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深秋时节的西郊田园风光,展示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静态的自然景色与动态的人物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维杨秋日西郊 其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诗人释道潜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当时,宋金两国关系紧张,边疆战事不断。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主题,创作了这首诗歌。 诗人在此期间经历了人生起伏,他曾因才华横溢而被举荐为官,但因不愿屈从于权贵而选择了放弃官职,出家为僧。他在寺庙生活中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深沉的思想,以诗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与此同时,宋朝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禅宗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刻影响。诗人受到禅宗思想的启发,将个人的感慨与时代的苦难相融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厚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歌作品,如《维杨秋日西郊 其四》等,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才情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