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楼
地接昌华近,楼开碧树深。独怜高处望,难作此时心。城郭岂不古,山川徒至今。朝台无陆贾,谁复嗣徽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位置靠近繁华的都市,楼宇在茂密的树木之中。孤独的人站在高处观望,难以排解此刻的心情。城市和乡村已经不再古老,而山水风光依旧存在至今。朝廷的使者中没有了陆贾那样的贤能之人,又有谁能继承他美好的德行呢?
去完善
释义
1. 地接昌华近:昌华,指繁荣昌盛之地。
2. 楼开碧树深:碧树,绿色的树木。深,指幽静的环境。
3. 独怜高处望:怜,同情。高处望,从高处的视角看事物。
4. 难作此时心:此时心,此刻的心情。
5. 城郭岂不古:城郭,古代城市的城墙。岂不古,难道不是古老的吗?
6. 山川徒至今:徒,白白地。至今,到今天。
7. 朝台无陆贾:朝台,朝廷的礼仪场所。陆贾,汉初的一位文人,善于辞令。
8. 谁复嗣徽音: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声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怀古楼”,诗人通过描绘楼宇、山水和历史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今的思考和感慨。首联写楼的位置与环境,地势接近繁华之地,楼阁掩映在绿树之中,暗示着繁华与悠久的历史。颔联表达诗人在高楼之上远望的孤独感,以及对往事难以释怀的心情。颈联描绘出城市的古老面貌,使山川至今犹存,感叹岁月的流逝。尾联借陆贾的故事,表达了希望有人能继承古迹的美好愿景,也传递了寻找知音的渴望。全诗以怀古为主题,将楼之所在和历史故事相互映衬,表现出诗人对历史深邃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古楼》是何绛于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身处动荡时期的内心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
在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何绛作为一个文人墨客,目睹了国家兴亡、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怀古楼》这首诗,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揭示出人性的善恶美丑和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在诗词中,何绛以怀古楼的意象为载体,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对现代社会的忧虑。他通过对比古今的变化,揭示了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变迁,以及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沉浮。这种感慨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