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寿始一上人

标题包含
寿始一上人
重过花甲日,仙处下生乡。七步周行已,三镫不住光。松花当午食,柏子供秋香。不是云门棒,宗风那阐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再次度过花甲之年,来到了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才走了一周的路程,就看到了三盏不停闪耀的光芒。中午吃的是松花,秋天则享用柏子。这并不是云门的棒,而是宗风得以弘扬的体现。
去完善
释义
1. 寿始:生日。 2. 一上人:尊称和尚,为佛教术语。 3. 花甲:六十岁的雅称。 4. 周行:轮回之意。 5. 三镫:指灯。 6. 松花:松树的果实,这里借代松树。 7. 当午:正午,中午时分。 8. 柏子:柏树的种子,这里借代柏树。 9. 秋香:秋天的香气,这里借代秋天。 10. 云门棒:禅宗的典故,指指向内心觉悟的法门。 11. 阐扬:宣扬光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祝愿长寿为主题,描述了一位名叫寿始的上人。诗人为何绛,他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首联“重过花甲日,仙处下生乡”意味着寿始上人的生日是花甲之日,他来自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重过”和“仙处”表现了寿始出生时的非凡之处。 颔联“七步周行已,三镫不住光”赞美了寿始在佛学上的成就。七步象征着修行的过程,而三镫则代表了佛法的光辉。这一句表明寿始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修行之路,并成为了佛教的杰出人物。 颈联“松花当午食,柏子供秋香”描绘了寿始的生活场景。松树和柏树分别是冬夏的象征,表达了寿始无论在寒冷还是炎热的季节,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尾联“不是云门棒,宗风那阐扬”暗示了寿始不仅是个有德行的高僧,还是一个擅长弘扬教义的传人。“云门棒”是一种禅宗公案,这里用来比喻寿始在传播佛法方面的出色表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寿始上人在佛学修行和生活方面的卓越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寿始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寿始一上人》是何绛所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创作的。在唐宪宗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何绛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读书人,后来在朋友们的推荐下,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员。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优越,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上层人士和了解他们的生活。 在唐朝中期,佛教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和士大夫都信仰佛教,并在闲暇时参与佛事活动。何绛也不例外,他与一些僧人交情甚好,其中包括这位寿始一上人。何绛通过观察寿始一上人的生活和修行,对僧人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悟,这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初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