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四夜同吴山带任肇楚薝卜楼看月 其一

标题包含
十四夜同吴山带任肇楚薝卜楼看月 其一
凉风起中夜,为客动高吟。与子咏明月,谁人知赏心。佳辰惊节序,方外散幽襟。转惜分携后,寒江白露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凉爽的晚风中,我独自一人在这宁静的夜晚高声吟咏。看着天上的明月,我想起曾经和你一起欣赏过无数次的美丽景象。我们曾在美好的时光里分享彼此的喜悦,如今却已分开,只剩下寒冷的江水和我相伴,还有那渐渐浓重的露水。
去完善
释义
1. 十四夜:农历十四的夜晚。 2. 吴山:浙江杭州市的著名景点,因春秋时期吴国始祖泰伯来此山建都而得名。 3. 带:伴随,一起。 4. 任肇楚薝卜楼:应为杭州的一处酒楼或者赏月的地方,名字寓意吉祥繁荣。 5. 凉风起中夜:形容在安静的夜晚,微风徐来的景象。 6. 为客:诗人作为客人来到此处。 7. 高吟:高声吟诵,指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抒发情感的行为。 8. 与子:和你一起,这里的“子”指的是与诗人一同赏月的友人。 9. 咏明月:咏叹明月的美丽,表达对月光的赞美之情。 10. 佳辰:美好的时光,这里指十五的圆月。 11. 惊节序:对时节更替感到惊讶。 12. 方外: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代指观赏明月的美好的地方。 13. 散幽襟:放松心灵,意指诗人心情愉悦。 14. 转惜:转而惋惜。 15. 分携后:分别之后。 16. 寒江:寒冷的江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17. 白露深:指秋天露水增多,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十四夜同吴山带任肇楚薝卜楼看月 其一》是清代诗人何绛所著。此诗描绘了在中秋节之夜,诗人与友人共登高楼赏月的美景,表达出诗人和友人对美好时光的喜爱和珍视。 首联“凉风起中夜,为客动高吟”点明中秋佳节的夜晚,诗人与友人外出赏月,共赏美景。“起中夜”暗示时间的推移,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激动的心情。 颔联“与子咏明月,谁人知赏心”进一步刻画了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咏颂月亮的情景,展现出他们对月亮的独特欣赏和理解。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期望能够找到共同理解的人。 颈联“佳辰惊节序,方外散幽襟”赞美了中秋节的美好风光,使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诗人以月亮为中心,通过诗歌抒发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联“转惜分携后,寒江白露深”则是表达了对分别的惋惜,虽然与友人共度佳节,但很快就要分别,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而白露的季节特征,更增加了这种离别的伤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四夜同吴山带任肇楚薝卜楼看月 其一》是何绛于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在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战乱频发,民生疾苦。何绛作为一名文人雅士,深感世事无常,渴望在诗词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息息相关。何绛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十分复杂。他在官场任职多年,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不满。 这首诗描绘了何绛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他们在月光下饮酒作诗,抒发内心的情感。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何绛深知,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他们终将面临人生的种种困境。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