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钓台

标题包含
过钓台
行色苦迢递,人烟渺凄凉。 泊舟值严濑,濯缨感沧浪。 赤符谶龙鬭,白水瞻凤翔。 淳风协玄德,客星隠寒芒。 桑溟忽变易,草木犹芬芳。 嗟予遘迍蹇,垂老悲兴亡。 溪湍兀小艇,岚气昏战场。 安得钓台钓,尚友狂奴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景色苦愁,遥远无依;人间烟尘,渺茫凄凉。 停靠岸边,临近严濑;清洗帽缨,感慨水色。 红色的符图预言着龙争斗,白水河流遥望凤凰翱翔。 淳朴的风气与玄德相协调,而那颗神秘的星星隐匿在寒冷的微光中。 桑树和暮色忽然改变,草木依然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感叹我的遭遇困厄,垂垂老矣还在悲哀国家的兴衰。 溪流急湍中的小船显得孤寂,山间的雾气使得战场显得更加昏暗。 如何才能做到像严子陵一样垂钓江上,去追寻那个隐逸的狂者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过钓台:指经过严子陵钓台。 2. 迢递:形容路远而艰难。 3. 人烟:人群居处。 4. 渺:遥远。 5. 严濑:即严子陵钓鱼处,在今浙江桐庐富春江畔。 6. 濯缨:洗净帽带上的尘土,表示洗清耻辱。 7. 沧浪:形容水声,也用来比喻归隐的生活。 8. 赤符谶:古代预言书。 9. 龙鬭:喻指战争。 10. 白水:地名,这里指白水山。 11. 瞻:望见。 12. 凤翔:凤凰飞翔,比喻太平景象。 13. 淳风:淳朴的风俗。 14. 协:协调。 15. 玄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16. 客星:指俞德邻自己。 17. 寒芒:寒冷的月光。 18. 桑溟:大地苍茫。 19. 变易:改变。 20. 芬芳:香气浓郁。 21. 嗟:感叹。 22. 予:我。 23. 遘:遇到。 24. 迍蹇:不顺利。 25. 垂老:将近老年。 26. 兴亡:国家的兴衰。 27. 溪湍:溪流。 28. 兀:孤独地。 29. 小艇:小船。 30. 岚气:雾气。 31. 尚友:敬仰并与之交友。 32. 狂奴:狂放不羁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过钓台》是一首描绘古代诗人在旅途中经过钓鱼台的情景,表达诗人内心感慨的诗篇。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诗人通过对钓鱼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悲哀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前四句“行色苦迢递,人烟渺凄凉。泊舟值严濑,濯缨感沧浪。”描述了诗人途经钓鱼台时看到的荒凉景象,以及自己对古人遗风的敬仰之情。其中,“行色苦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人烟渺凄凉”则展现了当时的荒芜景象,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环境。 接下来的四句“赤符谶龙闘,白水瞻凤翔。淳风协玄德,客星隠寒芒。”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在这里,“赤符谶龙鬥”和“白水瞻凤翔”分别象征着国家的战乱与和平,而“淳风协玄德”则表示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重回淳朴的风气,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接下来的四句“桑溟忽变易,草木犹芬芳。嗟予遘迍蹇,垂老悲兴亡。”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叹。他看到沧海桑田的变化,想到自己一生坎坷,不禁为国家的兴亡感到悲哀。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两句“溪湍兀小艇,岚气昏战场。安得钓台钓,尚友狂奴狂。”以钓鱼台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的崇敬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的生活,但又深感现实中的种种困苦,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钓台》是南宋末年的诗人俞德邻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76年,当时正值元军南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之时。俞德邻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亲身经历国家山河破碎的悲凉,心中郁结着深深的忧国之情。 在此背景下,俞德邻来到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遥想古人隐逸的高洁情怀,以此寄托自己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独持汉节还,千古钓鱼翁”诗句,表达了他对东汉名臣严子陵孤高隐逸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朝政腐败、民族危机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