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雪岩胡则潜诗卷首
君有雪岩余雪坡,坡中雪少岩雪多。
试将二雪平章看,坡中雪比岩如何。
有人问我坡间雪,一色平铺寒玉洁。
夜深明月可中庭,化作冰壶底俱彻。
不如君岩雪更奇,怪松夭矫银龙垂。
倚岩一啸望清晓,千崖万壑俱瑶池。
莫将多少分优劣,只喜坡间同此雪。
芦花月色一样看,吾雪本来无欠缺。
群芳秃尽梅始花,同云羃羃天之涯。
蒲团竹屋坐听雪,春虫扑窗蟹行沙。
书来题作雪家契,最爱君书此三字。
世人爱热冷即嫌,我独与君同此嗜。
雪无彼此只一家,玉堂茅舍何等差。
红垆一片会真趣,藩篱剖破非封蜗。
雪堂僊伯骑鲸去,天台雪巢复何处。
与君分钓雪江寒,同唱孤舟蓑笠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雪景之中,雪坡上的雪少,而雪岩上的雪多。 请您欣赏一下这两种雪景,比较一下它们的美感有何不同。 那雪坡之上,雪色纯净洁白,好似一片寒玉铺陈。 月夜之时,明月照亮了雪地,更显其皎洁无暇。 而雪岩上的景象则更为奇特,苍劲的松树犹如银色巨龙般盘旋在岩石之上。 在这样的场景下,让人感受到了如仙境般的意境。
请不要对两者的美进行过多的评判,其实它们各有特色,都是迷人的雪景。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雪坡还是雪岩,其中的雪都是一样的美丽。 当梅花盛开的时候,所有的花朵都已经凋谢,只有梅花在雪中傲然挺立,好像在跟天地分享它的美丽。
大雪弥漫的时候,我在茅屋里聆听着外面的雪花声,有时会看到一些虫子试图爬过窗户,还有螃蟹在雪地里穿行。 这时候,我会提笔给您写一封信,告诉您我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热闹,而我却唯独钟情于这宁静的雪景和淡泊的生活。
在我看来,无论身处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简陋的茅屋,都能够感受到雪的美丽。 最让我心动的是那些真实的情感,而不是繁琐的礼节和世俗的偏见。 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共同欣赏更多的雪景,一起感受这份宁静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题雪岩胡则潜诗卷首》注释:
1. 雪岩、雪坡:皆为姚勉好友胡则潜的别号。
2. 平章:观察、评论。
3. 试将二雪平章看,坡中雪比岩雪多:试着比较这两个地方的白雪,哪一个更胜一筹?
4. 芦花月色一样看,吾雪本来无欠缺:以芦花来形容雪的颜色,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
5. 群芳秃尽梅始花,同云羃羃天之涯:百花凋零之后梅花才开始绽放,天上的乌云笼罩着大地。
6. 书来题作雪家契:收到你的信后,我为它题名为“雪家契”。
7. 雪堂僊伯骑鲸去,天台雪巢复何处:暗指朋友已离世,天台的故居已不复存在。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咏雪展现作者的人生境界和独特视角。开篇以雪坡、雪岩对比,却表示“只喜坡间同此雪”,意即摒弃差别,追求共同的本质。次段描述了雪景的奇幻美好,“千崖万壑俱瑶池”,可见对自然的敬仰之情。尾联表达作者渴求与友人共同赏雪的情愫,提倡乐观面对人生冷暖,不论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应以宽广胸怀去欣赏美好的事物。整体诗意深厚,言简意赅,彰显出诗人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雪岩胡则潜诗卷首》是南宋诗人姚勉的一首题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蒙古帝国不断的侵扰下,逐渐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士人阶层在国家危亡之际,多表现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姚勉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忠诚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前景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姚勉可能正身处家乡,他的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见识了各地的民间疾苦和时代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他的诗篇多为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国家观念的作品。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期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关注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