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庐山钱卿
象魏抽簪早,匡庐筑室牢。宦情归去薄,天爵隐来高。
箧有新征诏,囊余旧缊袍。何如舍麋鹿,明主仰风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象魏:古代宫门外的一对高大的建筑,用于发布政教法令。这里指朝廷。
2. 抽簪:比喻弃官或辞去职务。
3. 匡庐:即庐山。
4. 天爵:天生的爵位,引申为道德上的高贵地位。
5. 明主:贤明的君主。
6. 风骚:泛指文学、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摒弃。首联“象魏抽簪早,匡庐筑室牢”中的“象魏”是指古代宫门前的两座木建筑,这里代指朝廷;“抽簪”是古人表示弃官归隐的词语;“匡庐”即庐山,此处喻指诗人的隐居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后因厌倦官场而选择归隐山林。
颔联“宦情归去薄,天爵隐来高”中,“宦情”指对官场的留恋之情,“天爵”则指贤能之士。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和淡薄之情,以及对隐居高洁之士的崇敬之心。
颈联“箧有新征诏,囊余旧缊袍”中的“新征诏”指的是朝廷的新征召命令;“缊袍”是古代贫士所穿的一种粗劣棉袍。这两句展示了诗人虽然隐居山林,但朝廷仍然对他有所征召,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尾联“何如舍麋鹿,明主仰风骚”中的“麋鹿”代表山林中的野鹿,这里比喻诗人的隐居生活;“风骚”是指《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成就。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宁愿舍弃山林的宁静生活,也要在明主的引领下,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全诗通过对庐山钱卿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居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庐山钱卿》是中国唐朝诗人章孝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96年。在这一年里,章孝标的生活相对安定,他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游览了庐山,并结识了诗友钱卿。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唐代的文化繁荣,诗歌艺术达到了高峰。庐山因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探访,成为唐代诗人抒发情怀、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章孝标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游览庐山时,有感于其景色的壮美,以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诗友钱卿的友情,写下了这首《赠庐山钱卿》。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