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本是白苹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
归来犹得趁鸥盟。
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
水秋鲈熟正关情。
只愁宣室召,未许钓船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本是生长在湖边的人,身有重任镇守在江城。如今回来仍然可以伴着鸥鸟为伴。晨曦中的柳条轻轻摇曳,四处的芳草小洲上盛开着杜若花。尽情欢宴,不要担心头巾掉落,听着柳树下黄莺的歌声,仿佛就在耳边。正是吃鲈鱼的季节,水边的秋天更让我产生深深的情感。只担忧宣室召唤,无法轻易地放下钓鱼竿。
去完善
释义
1. 白苹洲:指江中沙洲上生有白萍之处。
2. 虎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这里代指苏庠的官职。
3. 江城:此指金陵(今南京),宋代时为江南东路治所。
4. 鸥盟:比喻隐逸生活。
5. 柳丝:指柳树细长的枝条。
6. 晓市:早市。
7. 杜若:一种草本植物,常绿或半常绿,夏日开白花。
8. 飞觞:举杯畅饮。
9. 堕帻:落帽。堕,落下。
10. 依约:隐约。
11. 莺声:黄莺的叫声。
12. 水秋:秋天水位下降之时。
13. 鲈熟:指鲈鱼此时已长成熟。
14. 关情:关心某事。
15. 只愁:只怕。
16. 宣室:汉未央宫宣室殿。此借指北宋朝廷。
17. 许:允许。
18. 钓船轻:意谓愿过悠闲的垂钓生涯。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苏庠的一首词,通过对江城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的词风婉约,语言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句“本是白蘋洲畔客”,点明了作者的客居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虎符卧镇江城”则描绘了江城的雄伟景象,展现了江城的繁华与活力。
接着的“归来犹得趁鸥盟”,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以及对乡间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鸥盟”指的是与鸥鸟为伍,象征着宁静的乡间生活。接下来的“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则进一步描绘了江城的美丽风光,展现了江城的生机与活力。
下阕的“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飞觞”和“堕帻”都是指饮酒作乐,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紧接着的“水秋鲈熟正关情”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美食的怀念,以及对于故乡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只愁宣室召,未许钓船轻”,则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里的“宣室召”是指被朝廷征召,意味着作者可能会离开故乡,离开这个美好的地方。因此,他感到忧虑和惆怅。然而,他也明白,命运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接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苏庠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临安(今浙江杭州),而苏庠则寓居于长江下游的苏州一带。
在那个时候,南宋正处于金兵侵扰的边缘,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然而,在江南地区,由于相对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许多文人墨客仍然过着悠闲的生活,欣赏着江南的美丽风景。苏庠作为一名饱经沧桑的词人,在面对这样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时,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许多著名文人如辛弃疾、陆游等都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苏庠在这首《临江仙》中也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