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夜泊夔州
维舟镜面中,回对白盐峰。
夜静沙堤月,天寒水寺钟。
故园何日到,旧友几时逢。
欲作还家梦,青山一万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镜子的中间回望对面的白盐峰,夜晚寂静,沙堤上月光如水;天气寒冷,水寺的钟声悠悠传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与旧友们再次相逢?想要做回家乡的梦,可前方有重重青山相隔。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舟行夜泊:乘船在夜晚停泊。
2. 夔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3. 维舟:把船拴住。
4. 镜面:这里指平静的江水像镜子一样明亮。
5. 白盐峰:夔州附近的山名,因形状像盐而得此名。
6. 沙堤:江边的沙滩。
7. 水寺:江边的水神庙。
8. 故园:故乡,指诗人所居住的家园。
9. 还家梦:回家的梦想或愿望。
10. 青山一万重:形容重重叠叠的青山,表示距离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舟行夜泊夔州》是一首描绘江上夜景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诗人以“维舟镜面中”开篇,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象。接着,他以“回对白盐峰”暗示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夜晚降临,江边的寂静与寺庙传来的钟声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旧友的渴望重逢。最后,他感慨回家之路犹如重重青山,充满了艰难险阻。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夜泊夔州》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唐求的作品,创作于唐朝末期。唐求生活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在这首《舟行夜泊夔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在诗中,唐求描绘了自己在夔州江边停泊的夜晚,看到江水滔滔,月色朦胧的景象。这种情景让他想起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个时期,唐求的人生际遇非常坎坷,他曾多次离家远行,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而这种经历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真挚感人的诗篇。
与此同时,唐朝末期是一个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时代。由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原因,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唐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