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僧讲罢归山

标题包含
送僧讲罢归山
休将如意辩真空,吹尽天花任晓风。 共看玉蟾三皎洁,独悬金锡一玲珑。 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 依旧曹溪念经处,野泉声在草堂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把好事视作虚无,即便吹走天花也要顺应风向。 共同欣赏那明亮的月亮,唯独悬挂着的金锡显得玲珑精巧。 山间的松柏在秋日里充满烟霞之气,江边的楼台在夕阳中显得红光满面。 一切如常,就像那念经的曹溪寺,只有从草堂东边传来的泉水声诉说着沧桑变迁。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唐求:唐朝文人,生卒年不详,曾担任蜀州青城县令,善写诗歌。 2. 如意:佛教法器,长柄末端作手指形,供人挠痒用,又象征吉祥如意的含义。 3. 真空:指佛教中五蕴皆空的境界。 4. 天花:佛教术语,喻指美好的事物。 5. 玉蟾:月亮的雅称。 6. 金锡:指僧人使用的锡杖。 7. 松桂:松树和桂树,此处象征山林风光。 8. 楼台:古建筑,此处指的是寺庙建筑。 9. 曹溪:位于广东曲江,是六祖慧能大师说法之处,禅宗祖庭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僧讲罢归山的情景。首联以“如意”象征佛法的讲解,表达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颔联通过描述禅意的美好境界,表现出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热爱;颈联则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山水画;尾联则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讲罢归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唐求所作。据历史资料记载,唐求生活在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此时正值唐朝盛世末期,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然而文化艺术仍然高度繁荣。 在诗人的生活年代,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寺院和僧侣受到广泛的尊敬。唐求本人也信仰佛教,因此对寺庙和僧侣有深厚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送僧归山的场景,表达了对僧侣的敬意和对佛教文化的热爱。 此外,唐求在这首诗中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环境已经出现了动荡的迹象,人们开始对未来感到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求通过对僧侣的送别,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不为世俗所累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