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楚公

标题包含
赠楚公
曾闻半偈雪山中,贝叶飜时理尽通。 般若恒添持戒力,落叉谁算念经功。 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虚舟自信风。 长说满庭花色好,一枝红是一枝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听闻雪山上的一段深奥的经文,每当翻开古老的贝叶经书,其中的智慧便能使人豁然开朗。佛法的力量总在不断地增强我们遵守戒律的决心,而谁又能计算得出那些专心致志地诵读经文的人所获得的功德呢?清晨的云间新月仿佛无法被世俗尘埃沾染,海上的空虚之舟在风中坚定前行,心怀信仰。常常有人赞美庭院里的满庭繁花美不胜收,但别忘了,那枝头的一片红花,或许就是一片虚空呢。
去完善
释义
雪山:即喜马拉雅山。 贝叶:古印度多用贝叶书写佛经。 般若: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持戒力:佛教术语,指修行者通过持戒获得的法力。 落叉:又作“漉叉”,梵语。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念经:这里指诵读佛教经文。 虚舟:虚构的船只,比喻无所凭借。 满庭花:指盛开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赠楚公》是唐朝诗人唐求的作品。这首诗歌以佛教的禅宗思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认知。诗句中的“雪山”、“贝叶”等词语都蕴含着佛教的意境。在诗歌中,诗人将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相结合,阐述了自己对世间万象的独特见解。 首联描述了诗人听闻佛陀雪山中的教诲,通过翻阅佛经领悟到其中的智慧。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经典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颔联进一步强调了佛学的智慧和功效。诗人认为,般若智慧能够增强人的意志力,让人在生活中遵循戒律;同时,修行者的诵经之功也能为其带来无尽的好处。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佛学信仰的热衷和坚定。 颈联则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景象:云间的晓月象征着纯净的心灵,海上的虚舟寓意着人生的漂泊不定。这一联传达了诗人对于生死轮回的感悟,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达观态度。 尾联则以庭院中的花花草草作为比喻,阐述了诗人对于人生百态的看法。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而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尊重,也传达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总之,《赠楚公》这首诗以佛学为主题,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独到见解。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哲理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楚公》是唐朝诗人唐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期,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在如此动荡的年代,唐求的生活也是颠沛流离。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战乱而不得不弃职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目睹了百姓的痛苦生活,心中充满了悲悯之情。然而,他却无法改变这个时代的悲剧,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之中。 《赠楚公》这首诗就是唐求在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他以楚公为题,表达了对这位隐逸高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不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求对生活无奈的心情,以及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