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偶作

标题包含
山居偶作
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还到水边宅,却为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追求名利的人,整日奔波劳碌。回到宁静的水边居所,却仿佛成为了山下的一个过客。 有僧人指导打开竹门,客人答应戴起纱巾。幸运的是,古琴诗书还在身边,即使是贫穷的生活,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唐求:唐代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仅存诗十首。 2. 趋名逐利:指追求名利的行为。 3. 风尘:形容奔波劳碌的生活。 4. 水边宅:指靠近水源的住宅,此处指代诗人隐居的地方。 5. 山下人:指居住在山下的居民,此处诗人自喻。 6. 竹户:竹子制成的门户,这里指诗人居所的大门。 7. 纱巾:古代文人常戴的一种头巾,用来表示风度高雅。 8. 琴书:指乐器和书籍,这里代表诗人的兴趣爱好。 9. 苏生:指生活贫困但精神充实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山居偶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摒弃尘俗纷扰,选择过上宁静山居生活的场景。从“趋名逐利身,终日走风尘”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官场生活中感到厌倦和疲惫。因此,他选择了归隐田园,来到风景优美的山水之间,成为一名“山下人”。 “僧教开竹户,客许戴纱巾”则展现了诗人与僧侣、雅士交往的生活情景。他们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分享彼此的智慧和感悟。而诗人对于这一生活的享受,更体现在“且喜琴书在,苏生未厌贫”的诗句中。即使生活清贫,只要有诗书陪伴,就可以让心灵得到充实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偶作》是唐代诗人唐求的一首五言律诗,根据相关资料,这首诗大概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此时正值唐朝晚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唐求,号三闾先生,四川蜀人,一生清苦。年轻时曾游历各地,后隐居山林。唐求性格高洁,淡泊名利,面对时局困厄,他选择了遁世独立,过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间疾苦。 在《山居偶作》这首诗中,唐求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慨。诗句中的“云卧衣裳冷,天寒面洗清”表现了他在山间的清静生活和简朴的生活习惯。而“乱峰低鸟道,古树接溪声”则是对山间景色的生动刻画。整首诗透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令人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