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竹
月笼翠叶秋承露,风亚繁梢暝扫烟。
知道雪霜终不变,永留寒色在庭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洒满绿色的树叶,秋天承受着露水,微风轻拂着茂密的枝头,夜晚扫去了烟雾。我知道白雪和冷霜始终不会改变,它们永远把寒冷的色调留在庭院里。
去完善
释义
1. 庭竹:是这首诗的标题,表示这首诗描绘了庭院里的竹子景象。
2. 月笼翠叶:月亮照耀着翠绿的竹叶。
3. 秋承露:秋天的露水。
4. 风亚繁梢:风吹拂过茂密的竹梢。
5. 暝扫烟:指傍晚时分竹子的影子在烟雾中摇曳。
6. 知道雪霜:指竹子知道严寒的冬天。
7. 永留寒色:竹子永远保留着它的绿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庭竹的美丽景象。首句“月笼翠叶秋承露”,通过“月笼”和“翠叶”的意象,展现了竹叶在月光下闪烁的景象,同时暗示了秋天的到来。第二句“风亚繁梢暝扫烟”则通过风的吹拂,展现出竹林在夜晚笼罩在烟雾中的景象。第三句“知道雪霜终不变”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最后一句“永留寒色在庭前”则描绘了竹子在寒冷环境中依然挺立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其品格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庭竹》是唐代诗人唐求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庭竹的高洁和坚韧的品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即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诗人唐求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之间。在他的庭院里,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它们在风雨中傲然挺立,坚韧不屈。这使诗人深感敬意,因此创作了这首《庭竹》来赞美它们的品质。
此外,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崇尚隐逸生活,将竹子视为高洁的象征。这也为唐求创作《庭竹》提供了灵感。在这首诗中,唐求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傲然独立的品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