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者
披霞戴鹿胎,岁月不能催。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
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身上披着红霞,头戴鹿角装饰,时光无法催人老去。
用花朵煮饭吃,荷叶做衣服剪裁。
幼时养的鹤在回家的时候一同归来,松树也是小时候亲手种植。
常常被采樵的人看见,在溪水边洗草药。
去完善
释义
披霞:披着朝霞
戴鹿胎:指头戴的鹿皮冠,古代隐士的装饰
琪花:指仙境中的花朵,这里代指灵丹妙药
藕叶:荷叶,此处意指衣料以荷叶为图案
鹤从归日养:相传神仙喜欢骑鹤,此句寓意道者过着隐居的生活
松是小时栽:松树寓意长寿,此句表达对道者的祝福,祝愿其健康长寿
樵人:砍柴的人
洗药:指采集草药的行为,源自古代的仙道传说,药可以指一切有助于健康长寿的物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修道者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们对超脱世俗、修身养性的向往与追求。首联通过“披霞戴鹿胎”的描述展现了一幅道家形象,传达出修道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颔联则通过“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表现出修道者在饮食和衣着方面的朴素与自然。颈联以“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描绘出修道者生活中所养的白鹤与小松,寓意着他们长久以来的努力和坚持。最后,尾联通过“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展现了修道者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形象,使整首诗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道者》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唐求之手,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创作。
在唐代末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尽管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唐求却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他是一位乐于隐逸的文人墨客,一生漂泊江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山水诗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加剧,儒释道的思想交汇碰撞。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禅宗文化逐渐盛行。而唐求这位诗人,就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借助于道家哲学,展现了独立超脱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