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处士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尊酒,病夫颜亦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相信最清静的地方,来到这里之后忧愁已经消散。几处泉水伴着雨滴落下,一湾溪流带着霜叶的风声。此间就是修行所在之处,一切成就都在无为之中。喝完这杯酒,病夫的脸庞也显得红润起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处士:指隐居的郑先生,处士是指有才能却无意仕进的人。
2. 不信最清旷:指一开始不相信这个地方是如此清静开阔。
3. 及来愁已空:到了这里之后,忧愁都已经消散了。
4. 石泉雨:形容雨声潺潺如同山泉流水。
5. 一溪霜叶风:一溪泛指很多,霜叶风指的是风吹过落叶的景象。
6. 有山处:指在山里的居所。
7. 道成无事中:修道之人,在无事中得以成就。
8. 酌尽一尊酒:将杯中酒喝干。
9. 病夫颜亦红:生病的人饮酒之后脸色也变红润了。
去完善
赏析
《题郑处士隐居》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人以精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旷脱俗的田园景致:“数点石泉雨”描绘了山间小溪清澈如镜的水景;“一溪霜叶风”则描绘了被秋霜染红的枫叶在风中摇曳的生动画面。这种美丽而宁静的自然景色恰恰反映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感。
接着,诗人传达了隐居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业在有山处”意味着脱离世俗纷扰,过着简朴的山居生活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道成无事中”则表明达到高尚境界并不需要做过多的事情,而是要心平气和地接受自然、体悟生活。最后两句则以夸张的手法赞美隐居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表示这样的日子会让病夫也变得满面红光。
总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既展现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又寓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充分展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郑处士隐居》是唐代诗人唐求创作的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朝政已经逐渐腐败,官场黑暗,民间疾苦繁多。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志士开始向往和追求隐逸生活,以逃避世俗纷扰,寻找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唐求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对现实社会充满了无奈和不满,但他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田园,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题郑处士隐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中以“溪云”、“山雨”、“渔灯”等意象描绘了郑处士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