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舍竹

标题包含
书舍竹
窻前翠竹两三竿,潇洒风吹满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厌,化成龙去见应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翠绿的竹子有两三根,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为整个院子带来了凉爽的感觉。这些竹子时常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希望您不要觉得厌倦。如果有一天它们化为龙形离去,我们再相见就困难了。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书舍竹》: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蔡确。 2. 翆竹:竹子的一种,这里指窗前的几株竹子。 3. 两、三:表示数量不多,并非实指。 4. 潇洒:形容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 5. 满院寒:形容竹子带来的凉意充满整个院子。 6. 君莫厌:作者对竹子的亲切称呼,意为“你不要讨厌我”。 7. 化成龙去:竹子被风吹过之后,弯曲如龙。 8. 见应难:表示竹子在弯曲时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院落画面,诗人以窗前的翠竹为主题,展现了竹子的高洁品质与勃勃生机。首句“窗前翠竹两三竿”简练地勾勒出竹子的形态,传递出它们独立挺拔的气质。接下来的诗句“潇洒风吹满院寒”,表达了风吹过竹林时的景象,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趣。诗人将竹子拟人化,以第二人称表达对竹子的关切之情,并通过结尾两句寓意:竹子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成长的潜力,但若想见到它化作龙腾飞而去,已是不易之事,隐含着对时光流逝和岁月无常的感慨。总的来说,此诗诗意淡雅,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舍竹》是北宋诗人蔡确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以竹子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品格的坚守。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蔡确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原本是北宋朝廷的重臣,曾任尚书左丞、门下侍郎等职,但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贬为陈州知州。这一变故使蔡确深感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世的沧桑,也使他对自己的品行和信仰有了更深的反思。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王安石变法是一场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提高国防力量的政治改革运动。然而,由于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的产生。蔡确作为反对派的一员,对这场改革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也使得他在政治上受到了一定的打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蔡确写下了这首《书舍竹》。通过赞美竹子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坚定信仰和坚守品行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