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花

标题包含
杨花
杨花三月暮,撩乱送春归。 尽日闲相逐,无风亦自飞。 轻轻拦乳燕,故故扑征衣。 莫上高楼望,徘徊满落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月的杨树花在暮色中纷飞,纷纷扬扬地送别春天。 整日都在无忧无虑地追逐嬉戏,即使没有风也在自由飞翔。 轻轻地抚摸着哺育乳燕的母亲,依依不舍地扑向远征的战士。 不要登上高楼去眺望远方,因为那片失落的光辉充满了徘徊与别离。
去完善
释义
1. 杨花:杨柳的花,此诗以杨花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2. 三月暮:暮春时节,指农历三月末,是春天将尽的时节。 3. 撩乱:纷乱的样子,这里形容杨花在空中飘散的情景。 4. 送春归:指杨花在春季的最后时刻离去,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5. 尽日:整天,整日的意思。 6. 闲相逐:悠闲地相互追逐,这里形容杨花在空中随风飘扬的景象。 7. 无风亦自飞:即使没有风,杨花也会自行飞舞。 8. 轻轻拦乳燕:轻柔地阻挡着初生的小燕子。 9. 故故:故意的意思。 10. 扑征衣:扑向远方的游子衣服上。 11. 莫上高楼望:不要登上高楼去眺望。 12. 徘徊:在这里指的是杨花在空中飘荡的样子。 13. 落晖: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杨花》是蔡确创作的一首描绘春日杨花的五言律诗。首联“杨花三月暮,撩乱送春归”点明了诗人以杨花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时节以及杨花在春天中的作用。诗人借助“撩乱”一词巧妙地描述了阳春三月里纷繁杂乱的杨花飘散景象,形象地传达了春日的气息。 颔联“尽日闲相逐,无风亦自飞”则进一步刻画了杨花的动态特性。杨花在无风的情况下也独自翻飞,这一特点体现了杨花随风飘扬、自由自在的姿态,同时也象征着杨花在春天的恣意绽放和生机勃勃。 颈联“轻轻拦乳燕,故故扑征衣”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杨花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关系。轻柔的杨花阻隔着嫩稚的乳燕,同时也频频扑向远行的旅人身上,从而突出了杨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在人们生活中的紧密联系。 尾联“莫上高楼望,徘徊满落晖”则以警示的口吻告诉读者,不要在高楼上观望那纷纷扬扬的杨花,因为在夕阳的余晖映照下,杨花已成为一片泛滥的景象。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强调了杨花在春天的充盈和盎然生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花》是北宋时期诗人蔡确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当时蔡确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南方地区。在这首诗中,蔡确通过对杨花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忧愤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宋哲宗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派斗争激烈。蔡确原本是改革派的重要人物,但在政治上逐渐失势,最终被贬至岭南地区。这一时期的蔡确,生活坎坷,心情抑郁。然而,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才情。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承平与动荡并存的阶段。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另一方面,党派斗争激烈,政治环境复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蔡确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既感受到了社会的繁荣气象,也体验到了人生的波折起伏。这些经历成为他创作《杨花》的灵感来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