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出郊二首 其一
晴景收林霭,春郊剩物华。
曲尘官道柳,粉艳野墙花。
竹里草亭古,沙边苔径邪。
遣心知有处,发兴渺无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天气驱散树林中的雾气,春天的郊区充满了生机和美丽。弯曲的小路上柳树翠绿,田野墙边的花朵娇艳欲滴。竹林深处的古老草亭,沙滩旁的苔藓小径显得格外迷人。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激发了无尽的诗意。
去完善
释义
1. "晴景收林霭":晴景,晴朗的天空;林霭,树林中的雾气。这句意思是,晴朗的天空收起了树林中的雾气。
2. "春郊剩物华":春郊,春天的郊外;物华,自然界的景物。这句意思是,春天的郊外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物。
3. "曲尘官道柳":曲尘,形容柳树弯曲的枝条;官道,古代官方修筑的道路。这句意思是,弯曲的柳树生长在官道上。
4. "粉艳野墙花":粉艳,粉色的花朵;野墙,野外的围墙。这句意思是,粉色的花朵开在野外的围墙上。
5. "竹里草亭古":竹里,竹林深处;草亭,用草搭建的凉亭;古,古老。这句意思是,古老的草亭隐藏在竹林深处。
6. "沙边苔径邪":沙边,沙滩的边缘;苔径,长满苔藓的小路;邪,弯曲。这句意思是,一条弯曲的长满苔藓的小路延伸到沙滩的边缘。
7. "遣心知有处":遣心,排遣心中的忧虑;知有处,知道有排遣忧虑的地方。这句意思是,我知道有地方可以让我排遣心中的忧虑。
8. "发兴渺无涯":发兴,激发兴致;渺无涯,感到无边无际的广阔。这句意思是,激发起我无尽的兴致,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无垠。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天雨后出郊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出一幅清新、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首先,诗人以“晴景收林霭”开篇,表现出了雨后天晴时的山林景象。随后,通过描述“春郊剩物华”,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万物复苏的生命力。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分别用“曲尘官道柳”和“粉艳野墙花”来描绘道路旁的柳树和野外的花朵,它们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图景。同时,诗人还巧妙运用了“竹里草亭古”和“沙边苔径邪”,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最后,诗人以“遣心知有处,发兴渺无涯”结尾,表达了在欣赏如此美景时,心境得以放松,引发了无尽的遐想与感慨。这首诗将春日雨中出郊的美好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后出郊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范浚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在此背景下,范浚以诗为媒介,表达了渴望和平、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范浚生活在南宋初期,当时政局不稳,民生疾苦。他本人也曾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苦难,也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虑。在《雨后出郊二首 其一》中,他以雨后初晴的景象作为象征,表达了内心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范浚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在他的笔下,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色显得格外清新美丽,这也反映出他在艰苦环境中对美的追求。总之,《雨后出郊二首 其一》是范浚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观,描绘出的一幅富有寓意的美丽画卷。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