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辄为一章书呈教授沅陵

标题包含
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辄为一章书呈教授沅陵
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 池塘生春草,余句世无取。 诗家黄州潘,苏黄逮师友。 六义极渊源,一贯相授受。 秋风有奇思,箪瓢忘巷陋。 奈何催租人,败之不使就。 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 政使无败者,意尽终难又。 纵令葺成章,未免加饤饾。 衣锦欲尚䌹,何尝炫文绣。 一洗凡马空,浪说充天厩。 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 今兹季月来,阴雨变时候。 愔愔爵罗门,寂寂鸟噪牖。 黄花冷未芳,黄叶扫复有。 颇将写吾怀,渠在那出手。 并想东篱人,瞻前忽焉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诗歌不用多,一句足以流传千古。 春天的池塘长满新绿,我的诗句却无人欣赏。 黄州的潘先生在诗歌方面与苏轼、黄庭坚齐名,他们互为师徒,共同传承诗歌的精髓。 诗歌的六义(风、赋、比、兴、雅、颂)皆有渊源,它们之间相互贯通,代代相传。 秋风带来奇特的诗意,让人忘却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简陋。 无奈地是,催租的人总是破坏这份宁静,让诗人难以安心创作。 我觉得这七个字已经抵得过三千首诗。即使没有外力破坏,要表达完全的意思也终究难以做到。 即使勉强拼凑成完整的篇章,也不免显得堆砌。 穿着华丽的衣服,内心却向往简朴的生活。又有谁曾在意过这些浮华呢? 只要把这些凡俗的马匹清扫一空,自然就能进入天的马厩。 重阳节的晴天已经是难得,如果下雨的话一定会有风吹来。 这个月的阴雨天改变了节气的变化。 寂静的酒楼门廊,鸟儿在窗户边鸣叫。 菊花还没有盛开,但叶子已经开始飘落。 我将把我的心情用诗歌记录,那么我的诗歌在哪里产生呢? 同时想起在东篱的那个人,他观察生活的方式总是让我始料不及。
去完善
释义
1. 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这句意思是好的诗歌不必追求数量多,只要其内涵丰富、艺术性强,就足以流传后世而不朽。 2. 池塘生春草:这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 黄州潘:指宋代诗人黄庭坚(号潘夫人)。 4. 苏黄逮师友:指苏轼和黄庭坚的关系密切,如同师生和朋友。 5. 六义极渊源:指诗歌的六种表现手法(风、赋、比、兴、雅、颂)都有深厚的渊源。 6. 一贯相授受:这里指的是诗歌创作中的师徒相传关系。 7. 秋风有奇思: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 8. 奈何催租人: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 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这是指潘大临的“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七个字就已经抵得上其他人的三千首诗了。 10. 政使无败者:这句诗句是诗人对潘大临的赞美,即使没有别人帮忙修改,他的诗意也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 11. 纵令葺成章:这句是说纵使有人帮他整理诗篇,也无法锦上添花。 12. 衣锦欲尚絧:这句诗句的意思是虽然潘大临才华横溢,但他并不愿意炫耀自己的才华。 13. 一洗凡马空,浪说充天厩:这句话是对潘大临诗才的高度赞誉,意思是他的一首诗就能洗净一切平凡之作,即使有人吹嘘自己才华横溢,也不如潘大临。 14. 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重阳节如果天气晴朗,那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下雨,那么一定有人会谈论这件事。 15. 今兹季月来,阴雨变时候:这两句诗是描述当前的天气情况,雨季来临,阴雨绵绵。 16. 愔愔爵罗门:这句诗描绘的是寂静的寺庙。 17. 寂寂鸟噪牖:这句诗描绘的是静寂的环境中有鸟儿在窗外啼叫。 18. 黄花冷未芳,黄叶扫复有: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菊花还未绽放,而落叶却已经堆积满地。 19. 颇将写吾怀,渠在那出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准备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情,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笔。 20. 并想东篱人,瞻前忽焉后: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思念,仿佛看到他在东篱下采菊的身影。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重阳时节自然景色变化的感慨以及追求诗意生活的态度。首先,作者以“好诗不在多,自足传不朽”开篇,强调了诗歌的精神价值;接着以“池塘生春草”的描写暗喻诗人灵感来源的自然风光,并通过提及苏轼、黄庭坚等宋代大文豪展现诗人的才情和学问;然后描述了重阳时的风雨情景,强调其与催租人事的反差,表达对世俗社会的忧虑。随后,诗人指出“我谓此七字,已敌三千首”,表达了对佳作的独特赞美,同时揭示了诗歌创作的难点;紧接着,诗人谈到了诗歌创作的技巧问题,提出即使修缮诗歌也难以达到完美,充分显示出诗人在创作中的深刻反思。此外,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崇尚朴素、淡雅的生活方式,并期待能与他人分享自己此刻的感受。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又透露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辄为一章书呈教授沅陵》是宋代诗人赵蕃在重阳节临近之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风雨的感慨以及对季节变换的感叹。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可能在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人生际遇:赵蕃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官场任职,曾担任过太学博士、国子监祭酒等职。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时代背景:在赵蕃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宋朝后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当时的皇帝昏庸无能,官僚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此外,宋朝还与北方的金国处于长期的战争状态,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蕃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