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白鸽潜来入紫槽,朱鸾飞去唳青霄。
江边塞上情何限,瀛府霓裳曲再调。
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
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鸽悄悄降临在紫色的琴身上,红色的凤凰展翅飞往青天。
江边的戍楼和边塞的情景让人心生无限感慨,我们再次调整吟唱那如同海市蜃楼般的霓裳羽衣曲。
不要再说只有神仙才能在月光下弹奏美妙音乐,我们眼前的小美人就能轻松驾驭春风的节奏,今晚的月亮如此之明亮。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槽:指琵琶,因紫色木料制成的琵琶槽而得名。
2. 唳青霄:指鸟在高空鸣叫。唳,鸟鸣声。青霄,青天,高空。
3. 江边塞上:指古代边关的江水和边塞地区。
4. 瀛府:传说中的仙山。
5. 霓裳曲:指《霓裳羽衣曲》,唐朝著名舞曲。
6. 灵妃:指仙女。
7. 瑶瑟:玉制的琴瑟,这里也代指乐器。
8. 仙子:神话传说中的仙人。
9. 云璈:神话传说中仙女弹奏的乐器。
10. 小怜:泛指美女。
11. 春风恨:指少女的情思。
12. 月正高:指月亮正圆,象征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琵琶》是一首描绘音乐美感的诗歌。诗人以生动的形象和白鸽、紫槽比喻弹奏琵琶的技巧和美妙的声音。通过想象朱鸾飞去唳青霄的场景,表达了音乐的广远与深远。诗中提及的“江边塞上情何限”和“瀛府霓裳曲再调”,表现了音乐传达出的情感丰富多样,无论是边塞的豪情还是仙界的缥缈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接下来,诗中提到“漫道灵妃鼓瑶瑟,虚传仙子弄云璈。” 意思是这琵琶弹奏的音乐并非虚假的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乐声之美。最后一句"小怜破得春风恨,何似今宵月正高。"表达的是,这样的音乐所表现的深情厚意,比春天更能触动人心,而今晚的月亮也是那么的明亮。整首诗词以丰富的意象描绘出音乐的优美、广阔以及其深厚的情感影响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琵琶》张表臣这首诗的出现在宋朝初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由唐代繁华安定的局面转向了分裂和动荡。许多人都感受着社会转型带来的不适。身为一个文人墨客的张表臣自然也无法逃脱这种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的内心涌动着对前朝繁华的思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寄托于诗词之中,描绘出了他对古典生活的怀想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深深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