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一首

标题包含
诗一首
射飞何必捐金弹,抵鹊虚烦用夜光。 切玉昆吾宁刺豕,断蛟干越岂刲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射击飞行物不必浪费金弹子,对抗喜鹊只需普通的夜光弹就足够了。切割玉石的昆吾剑不必用来杀猪,断蛟龙的干越剑又怎会用于宰羊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射飞:指射箭捕鸟,这里借指射箭技能。 2. 何必:不必,不需要。 3. 捐金弹:用金子制成的弹丸。这里比喻珍贵的东西。 4. 抵鹊:指射杀喜鹊。这里借指射技的高超。 5. 虚烦:无谓的麻烦。 6. 用夜光:使用夜光宝珠。这里比喻宝贵的东西。 7. 切玉昆吾:指锋利的剑。昆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相传是冶炼宝剑的地方。 8. 宁刺豕:宁可用来刺杀猪。这里表示剑的真正用途。 9. 断蛟干越:斩断蛟龙的剑。干越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以产利剑著称。 10. 岂刲羊:怎么可以用来割羊。这里表示剑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射飞何必捐金弹”,表达了诗人认为不必过分追求完美事物的观念,即使不是金弹,也能射中飞鸟。次句“抵鹊虚烦用夜光”,意味着虽然表面看似美好的东西,却不一定能发挥出它的真正价值,就像用珍贵的夜光珠去驱赶鹊鸟一样浪费。 接下来的两句“切玉昆吾宁刺豕,断蛟干越岂刲羊”,引用了两个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一个是昆仑山上削玉如泥的宝剑用来杀猪(指小用大材);另一个是干将、莫邪之剑虽可斩断巨蛟,却用来割羊(指大材小用)。这两句意在说明,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在小的事情上也能够展现出他们的才能,相反,如果被误用或者得不到重用,那么再大的才华也难以施展出来。整首诗通过几个生动的例子,传达了尊重个人才能和合理运用人才的观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诗一首》是南宋诗人张表臣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治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这个时期,张表臣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州县官吏、文官等职务,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人,共同探讨国家治理之道。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表臣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融入诗歌创作之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好,表达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热切期望。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家国情怀的寄托,深受当时及后世的喜爱和推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