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李参政颂示鉴禅者

标题包含
和李参政颂示鉴禅者
清源居士顶门著,从本已来自寥廓。 更透吾家向上关,活鱍鱍地难收捉。 风尘草动鉴来端,临机八面初无作。 才起分毫取与心,即被邪师笼罩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源居士在我们的头顶上存在,他的本质源自广阔的天地。 他穿越我们家庭的关口向上提升,生机勃勃且难以捉摸。 他在尘土和草动中展现出清晰的迹象,面对各种情况都能轻松应对。 但只要有一丝取舍的念头升起,便立刻被邪恶的老师遮蔽了视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清源居士:这里指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的僧人。 2. 顶门著:佛教用语,意为在头顶上放上佛法。 3. 从本已来:从根源上讲。 4. 寥廓:形容空间辽阔,也可指心胸宽广。 5. 更透吾家:指领悟到自家禅宗的心得。 6. 向上关:指通向更高层次的境界。 7. 活鱍鱍地:形容自由自在、活泼泼的状态。 8. 风尘草动:指世事变化。 9. 鉴来端:通过禅宗来明辨是非。 10. 临机八面:指面对各种情况都能随机应变。 11. 无作:不刻意造作。 12. 才起分毫:稍微有一点。 13. 取与心:指有所求或给予的心。 14. 即被邪师笼罩却:立即就被错误的观念束缚住了。 15. 笼罩:遮蔽、蒙蔽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李参政颂示鉴禅者》诗中,作者释昙华以清源居士的形象比喻禅者的心境,强调心灵应如清水般清澈纯净,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顶门著”意为心中清楚明白,从容面对生活的起伏。紧接着的“从本已来自寥廓”传达了自性本自清净,不应受外物影响的观念。 诗中进一步引导人们洞察内心的真我,透过“吾家向上关”的探索,寻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但这种境界是难以把握的。随后,诗人以“风尘草动鉴来端”形象描绘了禅者在纷扰世界中时刻保持警觉的心态。即使面临各种境遇,他们也能不执着于外界的变化。然而,要达成这样的心境并非易事,因为人们在面对事物时往往会因取舍而心生杂念。因此,最后两句“才起分毫取与心,即被邪师笼罩却”警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困扰时,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心智,否则容易被外在因素干扰,失去内心真正的安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参政颂示鉴禅者》是北宋时期一位名叫释昙华的僧人所作的诗。释昙华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他在北宋时期活跃于佛教界,并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保持着广泛的交流。这首诗是释昙华与李参政的唱和之作,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禅宗哲学的共同兴趣。 在北宋时期,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尤其是在禅宗领域,许多高僧大德致力于传播禅宗思想,推动禅宗艺术的繁荣。释昙华便是这一时期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作充满了禅宗的智慧和哲理,深受人们喜爱。 在释昙华创作这首诗的时期,他正积极参与佛教活动和文化交流,与当时的文人和官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与李参政的交往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例子,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相互激励,共同探讨禅宗哲学,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