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伯寿求赞
大海波涛阔,千峰气象雄。
当头俱坐断,直下展家风。
一喝分宾主,三玄辨正宗。
其余都莫问,今古有盲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海:这里指广阔的水域或广大的世界。
2. 波涛阔:形容海浪的宽广与翻涌。
3. 千峰:形容众多的高山。
4. 气象雄:指山峰的气势雄伟。
5. 当头:形容事物最直接、最重要的地方。
6. 坐断:这里是“阻断”的意思,比喻截断一切烦恼和杂念。
7. 直下:指直接、直截了当地表达或展示。
8. 展家风:表现自己的风格或风度。
9. 一喝:佛教用语,形容突然发出的响声,如拍手、敲击等,这里引申为突然的警醒或启示。
10. 分宾主:在古代宴席中,客人称为宾,主人称为主。这里指分辨身份和地位。
11. 三玄:指《周易》、《老子》和《庄子》三部古代经典,这里代表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12. 辨正宗:辨别确定事物的根本原则或正确道路。
13. 盲聋:看不见、听不到的人,这里表示那些不能理解或领会高深道理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昙华的《徐伯寿求赞》,诗中的主题是一个名叫徐伯寿的人向作者请求评价。全诗以大海、千峰等广阔壮丽的景观为比喻,表现出了徐伯寿的非凡气度和风度。“当头俱坐断,直下展家风”这一句则揭示了徐伯寿在面对问题时的果断决断和勇敢担当。后面的句子则是讲述了徐伯寿在与人交往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哲学精神,用“一喝分宾主,三玄辨正宗”来形容他在交流中的睿智和深刻。最后的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徐伯寿的评价:虽然在这个时代有人盲目和耳聋,但是像徐伯寿这样有才学的人,古今都有,不会被埋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伯寿求赞》这首诗是宋初著名诗人释昙华所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豪情万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本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从诗的题目来看,“徐伯寿求赞”中的“徐伯寿”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他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这样一位英勇的将领却在历史上鲜为人知,因此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让世人了解到这位英雄的光辉事迹。
其次,从诗人本身的经历来看,释昙华生活在北宋初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百姓疾苦的年代。诗人虽然身居佛门,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在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不幸后,诗人愈发渴望出现像徐伯寿这样的英雄人物,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初期正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尾声。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向往和平与安定,而徐伯寿这样的英雄形象则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和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