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颂六十首 其四

标题包含
偈颂六十首 其四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善因招恶果。 圣远乎哉,体之即神,刻粪作旃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昙华,又称法显法师,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20年,活了86岁。 释昙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对佛学有深厚的兴趣。他在19岁时出家为僧,开始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善因招恶果"注释如下: 1. 道:指儒家所说的道德伦理之道;这里也可指禅宗所倡导的顿悟之道。 2. 触事而真:意谓在日常生活琐事中能体悟到真实之道。 3. 善因招恶果:意指虽然行善,但结果却可能产生恶果。 "圣远乎哉,体之即神,刻粪作旃檀"注释如下: 1. 圣:在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圣人或觉悟者。 2. 体之即神:意指领悟到或体验到圣人的智慧就能达到神明般的境界。 3. 刻粪作旃檀:意为将不好的事物转化为好的事物。刻,雕刻;粪,粪便;旃檀,一种名贵的香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偈颂六十首 其四》是宋朝诗僧释昙华所创作的禅宗诗。首句“道远乎哉,触事而真”表达的是修行之路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任何事物皆可悟道。次句“善因招恶果”则揭示了因果报应的佛教教义,说明行善未必得善果,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发心向善。接着“圣远乎哉,体之即神”两句强调领悟圣贤之道并不遥远,只要身体力行便能体会到其中的神妙。尾句“刻粪作旃檀”则是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看似平凡的事物通过修行也能变得美好。整首诗表达出了禅宗“见性成佛”的思想,告诫人们无论在何处、做什么,都应以修行为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颂六十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释昙华所创作的。释昙华生活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在政治方面,南宋初期曾出现一些政治上的动荡,如金兵南侵、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等。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由于南宋偏安江南地区,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发展,文化上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释昙华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主要与寺院生活、修行及弘扬佛法有关。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佛理的虔诚追求。从他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虽然身处乱世,但他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佛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当时的社会上,佛教成为了人们寻求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同时,禅宗在这一时期也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禅宗大师,如释昙华这样的诗人僧侣。他们在传承佛教教义的同时,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体悟和佛学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