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萦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于四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来到边疆,路边的草木依然繁茂。
广阔的大漠中,西风疾吹,黄叶飘零。
远方的敌人已被击败,边境的人民对汉朝充满敬畏。
远处的马儿准备送来朝贡,守卫在边境的他们让那些敌人心生畏惧。
云朵守护著玉门关,太阳渐渐沉入西方的山脉。
平静的边境上,烽火台的烟雾慢慢消散。
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有方,他们的守护无处不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朔陲:北方边疆地区。
2. 塞草犹离离:塞草,边境地区的野草;离离,繁茂的样子。
3. 大漠:广大的沙漠。
4. 西风:秋风。
5. 黄榆:落叶乔木,此处借指树叶金黄的榆树。
6. 襜褴:古代少数民族名,泛指北方民族。
7. 南牧:南方放牧,这里表示南下侵扰。
8. 林胡:古代少数民族名。
9. 汉威:汉朝的威势。
10. 藁街:长安城南门内有藁街,是外国使者居住的地方。
11. 代马:产于代郡的马匹。
12. 新羁:新的束缚。
13. 玉关:指嘉峪关。
14. 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15. 萧萦:萧条的景象。
16. 边声:边境的风声。
17. 烽影:烽火的光影。
18. 素臣:清廉公正的君主。
19. 有道:政治清明。
20. 四夷:四方民族,指各地民族。
去完善
赏析
《塞上曲》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象和国家的安宁氛围。田锡以“秋气生朔陲”开篇,通过秋天这个季节的特点来展现边境的冷峻气氛,同时传达了边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塞草犹离离”一句,展示出边疆草木茂盛的景象,表现祖国河山的壮丽。
在描写自然景色之后,田锡转向了社会情境,从“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可以看出,外族已经不敢侵犯,显示了国家的强盛与威严。“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边疆各族的认可和归顺。
诗人通过“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来暗示国家安全的保障,表达了人们生活在安定环境中的自豪感。接下来“萧萦边声静,太平烽影稀”两句则揭示了这样的安全环境是长期稳定的结果。
最后,诗人田锡用“素臣称有道,守在于四夷”作为结尾,表明国家实力的根本在于治理有方,在于人民安居乐业、四方宾服。整首《塞上曲》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边疆图景,赞美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塞上曲》是北宋诗人田锡的一首边塞诗,创作于970年左右。田锡是北宋初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者,曾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这首诗展示了田锡对边疆战争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在田锡生活的时代,北宋刚刚建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但边疆形势仍然紧张。尤其是北方的辽国,对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边境的稳定,北宋政府不得不加强国防建设,派遣军队驻守边疆。在这样的背景下,田锡创作了《塞上曲》,以表达他对边防将士的关心和敬意。
田锡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边疆战场的描绘,展现了边防将士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使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