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雍处士
折柳诗名远,滋兰德本深。
挞禽能起孝,训鲤只平心。
半夜酒星落,千山薤露吟。
芭蕉溪上水,呜咽不堪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古诗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如下:
诗人的名字因《折柳》而传遍四方,滋润着诗歌和道德的根源。
用木棒拍打鸟儿也能唤起孝心,用鱼来训练只是一种平静的心态。
半夜的酒星落下,千山万水的薤露声令人哀伤。
芭蕉溪上的流水,悲痛得无法再饮下。
去完善
释义
1. 折柳诗名远:"折柳"是指古代送别的风俗,古人离别时折柳枝相赠。此处指代离别的情景。
2. 滋兰德本深:"滋兰"比喻培养德行,"德本"是指道德的根本或根基。这里表示雍处士的道德品质深厚。
3. 挞禽能起孝:"挞禽"是古代教导儿童的一种方法,即用木板敲击桌子,让孩子们明白孝顺的道理。这里用来赞美雍处士的孝道。
4. 训鲤只平心:"训鲤"是指古人以鲤鱼喻子,"平心"意为保持平常心。这里是说雍处士教育孩子时能够让他们心态平和。
5. 半夜酒星落:"酒星"即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三星,又称"酒旗星",象征酒的祭祀。这里暗示雍处士离世的时间在深夜。
6. 千山薤露吟:"薤露"是一种野生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万物的悲伤之情。"吟"是古代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这句话是说千山万壑都在为雍处士的离世而悲痛。
7. 芭蕉溪上水,呜咽不堪斟:"芭蕉溪"是一个地名,"水"在这里寓意着泪水。"呜咽不堪斟"是说悲痛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去完善
赏析
《挽雍处士》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一位隐逸之士的形象,他既有高洁的品质,又具备深厚的德行。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使得全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折柳诗名远,滋兰德本深”,以“折柳”的诗意象征雍处士的诗才横溢,声名远播;“滋兰”则暗示他的品行高尚,德泽后人。这两句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且品德高尚的隐士形象。
颔联“挞禽能起孝,训鲤只平心”,描述了雍处士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孝道和平易近人。他以孝行感动禽鸟,以平常心教育后代,这些细节都展现出他的高尚品质。
颈联“半夜酒星落,千山薤露吟”,写的是雍处士的离世。诗人用“酒星落”比喻他的离世,使这一事件显得既神秘又悲凉;而“薤露吟”则象征他为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即使离世也仍被人怀念。
尾联“芭蕉溪上水,呜咽不堪斟”,则以溪水和芭蕉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对雍处士离世的不舍之情。溪水低诉,芭蕉含泪,仿佛都在为这位故去的贤人默哀,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雍处士》是南宋诗人吴泳创作的一首悼念友人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
在这段时间里,南宋王朝内外交困,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与此同时,知识分子们渴望报国却难有作为,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吴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强烈的现实压力,但他依然保持着儒家的仁爱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吴泳借助于古代名士的风骨和气质,表达了他对好友雍处士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惋惜雍处士英年早逝,同时也警示世人珍惜时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泳的才情与智慧,也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