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夕
榆叶飘零碧汉流,玉蟾珠露两清秋。
仙家若有单栖恨,莫向银台半夜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榆树叶子飘落犹如碧玉流向天空,月亮和露珠映衬出两个清秋的景象。如果仙人们有孤独的情感,请不要在银色的舞台上独自夜游。
去完善
释义
1. 榆叶:榆树的叶子,这里指代秋天。
2. 碧汉:蓝天,此处喻指天空。
3. 玉蟾:月亮的美称。
4. 珠露:露水,这里指早晨的露珠。
5. 清秋:明净的秋天,此指秋天的景色。
6. 仙家:神话中的仙人。
7. 单栖:孤独地生活。
8. 银台:传说中仙人的居所,此处指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即夕》中,王初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情感的忧虑。诗中的“榆叶飘零”和“碧汉流”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生命的思考。而“玉蟾珠露”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和露水的美丽,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诗人通过描述仙家的孤寂生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的孤独情感的担忧。他劝告那些孤独的仙人不要在银台(古代照明用具)前夜游,这既是对仙人的安慰,也是对人间孤独者的关怀。这首诗以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句,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孤独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夕》是唐代诗人王初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8世纪初期,正值唐朝盛世,国家繁荣富强,文化艺术空前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王初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都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早年在儒家经典的研究中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但因战乱而家道中落,无法继续深造。尽管如此,他仍然勤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养。后来,他进入官场,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够安居乐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都有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种情绪在王初的诗中得到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这首《即夕》中,王初通过描绘江边的夜景,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忧虑。他以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个人遭遇与时代氛围相互交织的画卷,使这首诗歌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