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林昌宗诗筌韵
经锄小暇弄诗筌,老去仍知默是禅。
沧海移舟尽琴趣,虽然终不似无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闲暇时拿起锄头轻抚诗歌的种子,即使年岁已高也依然明白沉默也是一种智慧。大海中的船只为我们提供了弹琴的乐趣,尽管终究无法和无弦琴相媲美。
去完善
释义
1. 经锄小暇弄诗筌:语出《庄子·养生主》"故善养生者,食肉不食马肝,饮酒不过乎旬,草衣木食而神志不衰,驰骋弋猎而安期老年",描述诗人闲暇时以诗歌自娱的生活状态。
2. 老去仍知默是禅:表示年纪虽老但心境依然沉静,领悟到沉默的奥妙如同参禅。
3. 沧海移舟尽琴趣:语出《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逑",借大海中航行以喻人生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
4. 虽然终不似无弦:此处提到"无弦"一词,源自《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抚琴不用弦的事迹,意为刘翼虽然欣赏林昌宗的诗才,但仍认为无法达到陶渊明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经锄小暇弄诗筌”,表达了诗人耕耘心灵田园的乐趣。诗人用“小暇”这个词,表达了对闲暇时光的珍惜。而“诗筌”一词,则是比喻诗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诗人会抽出时间来琢磨诗歌的创作,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第二句“老去仍知默是禅”,诗人通过“老”字表达了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同时也是一种自嘲。“默是禅”则意味着诗人领悟到沉默是一种修炼,一种内心的平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第三句“沧海移舟尽琴趣”,描绘了诗人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风貌。“沧海移舟”象征着诗人的人生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而“尽琴趣”则表示诗人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这是诗人精神的寄托。
最后一句“虽然终不似无弦”,是对前句的补充和深化。诗人认为,尽管自己已经尽力去追求音乐的境界,但始终无法达到那种浑然天成的状态。这是对自我的反思,也是对音乐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林昌宗诗筌韵》是明代诗人刘翼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中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翼正身处社会名流之中,他与林昌宗等人交往甚密,相互唱和,探讨文学之道。刘翼本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古文辞赋,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坛的高度赞誉。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对传统的文学形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刘翼的这首《答林昌宗诗筌韵》便是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尝试和创新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