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游楼即事
禅坐宁离此,意行何所如。
稻粱诗七月,果木赋闲居。
活水尝新茗,颠风落旧书。
无才甘用拙,不是隠樵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静坐在此,心中平静;漫步前行,思绪飘渺。
丰收的季节在七月,稻谷满梁;静谧的生活在闲居,果木成荫。
品尝着清新的茶水,心灵得到滋润;狂风卷起过去的书籍,寓意时间的流转。
即使才华不足,也甘愿坚持自我;并非为了避世,更非隐于山水之间。
去完善
释义
禅坐宁离此:指在宁静的环境中打坐,不再离开此地。
意行何所如:内心自由自在地行动,去往何处。
稻粱诗七月:描述丰收的场景,如同诗歌中描绘的七月的稻田。
果木赋闲居:果树和木屋构建的休闲居所。
活水尝新茗:引用清澈的水源泡新的茶来品尝。
颠风落旧书:比喻人生中意外的挫折或困境。
无才甘用拙:自谦自己才能有限,只能以朴实的方式生活。
不是隠樵渔:表示自己并不愿意过隐姓埋名的渔民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心游楼即事》,是明代诗人刘翼所作。诗歌表达了诗人在心游楼的所见所感。首联“禅坐宁离此,意行何所如”,展现了诗人内心平静的状态和随意而行的心境。颔联“稻粱诗七月,果木赋闲居”,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颈联“活水尝新茗,颠风落旧书”,描述了品茗、读书的生活细节,体现了诗人追求清静与自然的情怀。尾联“无才甘用拙,不是隠樵渔”,表明了诗人虽才情有限,但愿意保持真实自我,并不刻意去追求隐逸生活。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心游楼即事》是清代著名诗人刘翼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850年,正值清朝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系列动荡,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这些事件对当时的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翼在当时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文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广泛的赞誉。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他需要面对战乱带来的困苦;另一方面,他也需要保持文人的风骨和信念。在这种矛盾与挣扎中,刘翼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心游楼即事》中,刘翼以楼台为载体,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动荡时的心境,以及他们对于恢复和平与繁荣的期待。总之,这首古诗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对美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